不能只要求乡村教师“坚守”, 乡村教师需要体面的收入与尊严

2020-07-17   乔龙说教育

原标题:不能只要求乡村教师“坚守”, 乡村教师需要体面的收入与尊严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乡村教师队伍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人群,在农村学校有过求学经历的学生,都会对乡村教师有过非常细致的了解,也曾经接收过他们的悉心指导,在他们的指导下,很多农村孩子走进了大学校门,成为了”准城市人“,更为农村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教师多年来躬身于乡村学校的讲台上,认真为农村孩子讲好每堂课,他们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我们全社会都具备的共识,也得到了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

但是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优秀老师也开始跃跃欲试,想要离开乡村学校,寻求更好的职业前程。在优质生源流失、雄厚的师资脱离,我们开始呼吁乡村教师坚守乡村学校,号召广大优秀、年轻教师到乡村学校去奉献。

笔者不否认让优质师资到乡村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使得乡村学校的社会信赖度重新树立起来的必要性,但是我们在引导优质师资到乡村学校时,是否应该考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解决特们的物质生活,让他们生活的更”体面“。

当前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是乡村教师的职业魅力与吸引力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如今乡村教师面临着职称名额占有量低,业务技能培训机会少,教学环境质量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使得他们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并不高,甚至有些乡村教师以自己的职业为耻。

我们在要求乡村教师继续在坚守在乡村学校,为乡村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更应该让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成为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让乡村教师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使得他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得到基本的物质满足,就不会对自身的职业产生敬畏感,当然其职业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就无从谈起。

在满足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必须在全社会引导营造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尤其是对乡村教师的社会尊重度,让乡村教师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角色,能够享受到社会对其的广泛尊重,在尊重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满足感。

如果想要实现乡村教师在乡村学校的继续坚守,或者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年轻教师扎根乡村学校,不提高它们的工资待遇,增强他们在社会上的受尊重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盼头,乡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