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资补贴惹争议:季度净利润上亿的企业还能拿上亿补贴

2020-09-07   戏说金融

原标题:香港工资补贴惹争议:季度净利润上亿的企业还能拿上亿补贴

经历疫情之后,香港采取了一系列的“保就业促销费”措施,比如面向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人发放1万港币的现金,比如在招聘和防止裁员上给予企业工资补贴。

招聘方面,香港金管局在6月4日宣布了一项名为“银行业人才计划”的项目,规定只要报名参加该计划的银行,招聘本地应届毕业生,每人每月可以获得6000港币的工资补贴,连续补贴半年。也就是说,银行招聘毕业生,财政帮忙给一半工资。

防止裁员方面,企业只要承诺将员工数量保持在一定数据上,而且企业所获得收益用来支付员工薪水,便可获得工资补贴。每月补贴的金额为员工月薪的50%,每名员工补贴上限为每月9000元。

在这项总金额高达800亿港元的补贴计划中,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不包括建筑)是最大的受益者,动辄获得上千万港币甚至上亿的补贴资金。

举几个例子: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地产获得了接近4000万港币的补贴;

恒基地产及其旗下的置业集团共获得了近5000万港币补贴;

房地产中介仲量联行获得了1.73亿港币补贴;

东亚银行获得了1.148亿港币补贴;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安永和毕马威也获得了数千万港币补贴,其中安永获得7900万港币。

新世界集团尚未申请该工资补贴计划,不过其旗下有子公司获得800万港币补贴。

目前香港失业率下降到了6.1%,说明这些补贴计划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根据香港工会联合会的报告,这项补贴计划在执行中还是存在不少争议和漏洞的,其中主要是错位问题,包括行业错位和人群错位。

行业错位在于失业率高的行业获得的补助分配有限,而失业率有限的行业获得的补贴分配高。目前香港失业率最高的行业是建筑业,为11.3%,其次到酒店住宿、餐饮和零售,失业率在10%-11%之间。但是这些行业获得的工资补贴仅仅为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五分之一左右,要知道,金融和房地产失业率不足5%,而且他们很多并不是那么缺钱。

就拿获得1.73亿港币补贴的仲量联行来说吧,根据其财报显示,尽管第二季度净利润已经下降了86%,但是依然有1.3亿港币。要知道,这是净利润,纯赚的钱。

人群错位在于白领和金领等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大的群体成为了此次工资补贴的主要受益者,而像建筑工人、售货员、餐饮服务员等一线蓝领很难得到保障。除了新世界集团明确表示所有申请到的资金全部用于维持一线员工的就业之外,其他大企业皆倾向于保护白领。

除了错位问题,还存在一些骗补的情况,比如有些雇主在收到工资补贴之后解雇员工或降低员工福利,截至目前,香港工会已经公开了216例这类的员工投诉。

相信在接下来9月份的第二期工资补助计划中,香港应该会着重接近这两方面问题。

其实像香港这样防止裁员的工资补贴措施,澳大利亚、美国和新加坡都有采取。但是澳大利亚的企业在申请的时候,必须证明收入大幅下降威胁到债务偿还和营业,而且会优先提供给利润因疫情变为负数的企业;新加坡和美国主要提供给中小企业,拿了补贴的大企业,不仅要还回来,甚至可能面临罚款。比如美国的汉堡连锁企业Shake Shack Inc和新加坡的花旗银行分部,都是拿了钱又乖乖还了回去的代表。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