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注销近100家,教培机构除了跑路还能去哪儿?

2020-08-24   郑勇的自媒体

原标题:每天注销近100家,教培机构除了跑路还能去哪儿?

面对疫情和二次疫情的冲击,线下教育培训机构迎来了新一轮“洗牌”。据媒体报道,从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国线下培训机构注销企业数量为18885家,也就是说每天有近百家培训机构注销。

尽管全国各地线下教育培训行业纷纷复课,但报班率却差强人意。可以说,疫情过后,大部分线下机构仍然面临着“生死考”。

前不久,校长邦新媒体中心对全国各地2000余位中小线下教培机构投资人校长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91%的投资人校长表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中,面临倒闭危机的占31%,经营暂停的占35.6%,勉强维持的占26.4%。仅有9%的机构表示影响较小,或没有受到影响。

那么,许多从商超、写字楼消失的教培机构真的消失了吗?近日,媒体报道了一些教培机构换了一种活法“活下去”:

案例一

疫情之前,黄珊珊和丈夫段其铮一起在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经营一家培训机构,主营方向是钢琴、声乐、古筝、舞蹈、吉他,也辅助性地开设了绘画班。今年5月,机构租用的教学场地到期,黄珊珊选择退租:“2017年,我决定开设培训机构,当时就是看中这套房子在大悦城附近,觉得便于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习之后,去商场里逛逛。因为涉及到装修,房子一口气签了三年。今年5月房子到期,房东有意降房租让我继续租用,但我还是决定退租。”

黄珊珊说,疫情初期对机构的影响不算大。但3月之后,尤其是北京新发地出现疫情,给她的培训机构带来了“灭顶之灾”,“去年12月,学校进入期末考试的复习阶段,部分学生家长就提出了暂停课外学习。由于今年春节比较早,有些家长要带着孩子回老家过年,因此也取消了1月的课程,打算从2月开始恢复上课。但3月开始,学校不能如期开学,我就觉得想要坚持下去不太可能了。”今年3月,黄珊珊也开设了网络课程。除了教学时间外,每天她和丈夫都要讨论机构到底要不要继续开下去。

5月12日,当他们把机构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都搬回家后,看着凌乱的客厅,两个人没说什么,但心里都很不好受。回忆起当年装修培训机构,为了省钱,墙上的涂鸦都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画上去的。但生活还要继续,趁着疫情期间北京房租租金有所回落,夫妻俩将原来租住的一室一厅换成了两室一厅,一间房间用来居住,一间房间当作吉他教室,丈夫在家教吉他和尤克里里;客厅改成了琴房,黄珊珊在这里教钢琴。

案例二

家住双井的温暖老师,原来也在家附近租了一个门店,开设培训机构。去年她就退掉了门店,改在自己家小区里租了一套房子用于钢琴教学。此前,她开设机构时,为了丰富机构的教学内容,也招聘了一些老师在这里教其他乐器,但干了一段时间,老师们更愿意自己“单立门户”,不愿意一直打工。老师的人员变动,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不安全感,作为从小学习乐器的孩子,温暖知道频繁更换老师对于学生百害而无一利。疫情发生后,她最庆幸的就是自己去年就退掉了高额租金的房子。现在,她的学生已经可以恢复正常的线下上课了,“因为我的学生,大部分都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旁边的小区。现在各小区之间也不需要门禁卡、出入证才能进门了,相比还不能正常营业的培训机构,可以说我躲过了一劫。”

点评

像黄珊珊和温暖老师这样采取“家庭式的教学”的教培机构肯定不少。如此做法,让从业者们不必把心思分散到管理、经营机构,而专心于自己的主业。但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办学资质、办学场所、办学安全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家办学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加强对于教育培训领域的监管,这种“弹性”的家庭式教学势必成为综合整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