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么推头条原创签约写手:铜豌豆
今年,一个网络新词很火,叫“副业刚需”,言下之意,很多人不再满足老本行,开始用尽一切办法在业余时间搞副业。
副业,到底该不该成为刚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人,在主业之外,着手着B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8000万人,一边工作、一边兼职副业:
同处一屋的同事,上班时默默无闻、毫不起眼,下班后有可能是网约车司机接单王;
住对门的邻居,朝九晚五打卡上班,中规中矩,但周末却摇身成为人气登山教练;
多年未见的好友,看似仍旧单位文员一名,但也许已是有着几十万粉丝的美厨娘;
副业,不再陌生,甚至变得流行,那么,不禁想问,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发展副业呢?
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发展副业的三大理由。
1
成人达事,责任使然
音乐人高晓松的副业有很多,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如果说,这些副业只是他主业的一种延伸,是娱乐圈的常规操作,那么,他的另一个副业——图书馆馆主,可能是大众刚开始都没有想到过的。
就在几天前的双十一,南京“晓书馆”正式开馆。
这是他以馆长之名,继北京“杂书馆”、杭州“晓书馆”之后,建立的第三座大型私人公益图书馆。
北京“杂书馆”,总计藏书百万册,内有大量的古籍、线装书、藏本;
杭州“晓书馆”,内有五万余册高质量图书,全由专业团队把握、高晓松把关;
南京“晓书馆”,藏有四万册书籍,以文史哲为主,由高晓松指导收集;
以上馆内固定馆藏,均免费供书友现场阅读,遨游于书林之间,拾贝于知海之岸。
当初,被问及为什么将这么重要的书籍免费对外借阅,高晓松在座谈会上说道: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民间存在着很强大的东西,不要把它埋没了。
它已经很古老,已经放了很久很久,我们要走出顾影自怜的历史研究,让它变成一种悲天悯人的东西,而不是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掌握的东西。
他还说,
我们要以书会友,杂书馆是公益的,我们不强调这些书籍、文献的收藏价值,而是希望它能更好的传播价值,让更多的书友能亲眼看到这些书、亲手翻到这些书。
与其说,高晓松用知识分子的情怀在开图书馆,不如说他,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感,向大众推广公益阅读。
正如颜宁担任科普公众号主编、论坛发起人一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说道:
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会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把这个平台当成我实现社会责任的一个平台。
对于很多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开展副业,就是无形之中赋予自己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达者兼济天下”,在今天的另一种诠释吧。
2
追逐梦想 自我实现
“大衣哥”朱之文,老本行是种地、打零工,但他有个副业众人皆知,那就是唱歌。
朱之文从小就喜欢唱歌,不管年岁几何、处境难易,也不顾家人与邻居的耻笑,他每天在田埂与工地里练习发声,最终从田野里、小路边,唱到了选秀舞台,从省级电视台走向了央视春晚。
就这样,“穿着军大衣种地的农民”朱之文,唱歌唱出了名堂,由此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同于有些人成名之后迷失自我,朱之文就算火了,也没未急于摆脱农民的身份。
在被问到,是否有想过签一家公司,或者找个经纪人时,他坦言,他不想成为职业艺人,他唱歌不是为了出名,只是为了梦想。自己还是一个农民,没有活动的时候,就和妻子一起下田干活。
此后,虽然他经常出席一些活动,但对于出场费从不计较,给多了,他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学校、敬老院;即便不给也没关系。
别人看到的,也许是他一唱成名;但或许朱之文自己明白,那是他用坚持和努力,终于让梦想成真。
有些人,因为现实无奈过早放弃了梦想,做着自己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的工作;但也有些人,在本职工作之余,用行动在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人之一生,总要对得起自己梦想,才不枉来人世走这一遭。
如果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不尽力去尝试、努力,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我想,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本着这个初心才开始开展自己的副业的吧。
3
让赚钱的速度赶上花钱的速度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今年最流行的“扎心三问”:
放下手上的工作,你还有其他收入来源吗?
去掉每个月的开销,你能存下5000千块钱吗?
如果突然生一场大病,你手上的存款可以应付吗?
很多网友回复:刀刀扎心!痛点!
确实,在这个花钱永远快过挣钱的时代,人人背负的经济压力愈来愈大。
作为父母,养孩子就像养了一台碎钞机;为人子女,时时面临父母的养老压力;至于家庭,房贷车贷日常开销不敢细算;面对外部,吃喝应酬人际交往次次扎心;
如果光靠那份死工资,不赚点外块,日子分分钟捉襟见肘。
我有一个朋友,母亲查出患癌,后采取保守治疗,因为很多药物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没几年,经济压力剧增。
迫于现实,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文案外,她开始发挥厨艺特长,在朋友圈叫卖糕点;而他老公,也是白天上班,晚上兼职跑滴滴,并帮她同城送货。
俩口子一下子忙了好多,但好歹靠副业,也是缓解了些许经济压力。
当我询问她是否有辞职开店的想法时,她摇摇头。
朋友表示她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更喜欢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只是形势所逼,才做起了副业,但幸运的是,辛苦操劳总算有了收入。
类似朋友的人还有很多,努力用一技之长求得变现,以解经济危机:
我见过一个姐姐,为了帮弟弟还清贷款,白天工作,晚上拼命码字写文案;
我见过一个老爸,为了供女儿学钢琴,上班是公交车司机,休息时是驾校陪练;
我还见过一个同事,为了攒钱开工作室,白天做财务,晚上兼职做水彩画老师;
不得不承认,生活有时很难,但正因如此,那些用心用力做副业的人,才显得那么真实,值得我们尊敬。
赚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当下很多人开展副业的一个真实写照。
当然,只要想做副业,理由还会有很多,且真有不少人将其做得有声有色。
但对于大部人而言,副业毕竟是排在主业之后的,所以,搞副业,最怕本末倒置,最后,主业没保住,副业也成了摆设。
副业虽然会成为刚需,但这不等同于每个人都有精力、有实力去开展副业,正如那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副业也有风险,下手请谨慎。
所以,那些没有开展副业的朋友,也不要担心,将主业做精做细,就不会被时代淘汰;而那些开展了副业的朋友,也请保持初心,切勿迷失。
愿大家早日实现“两栖”、“多栖”自由!
END
推么推原创签约写手|铜豌豆
编辑|琪鹅
统稿|薛笨笨
审稿|阿图如是说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atu580216@qq.com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miaomiao1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