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夜晚,西林河堤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通讯员刘智枫 摄
天蓝水清环境优美,是大部分走进龙门县城的游客的第一印象。漫步县城,常有流水陪伴。西林河、风景河穿城而过,不仅温柔了这座古老的生态名城,也滋润着一方百姓的生活。静静流淌的西林河与风景河,就这样静静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见证着当地的发展与变迁。
风景河 综合整治工程预计明年底完成
龙门县城风景河北起龙城街道谢屋村,在许屋一分为二,形成东西两条风景河道,最终汇入西林河,总长约2.57千米。其中,东风景河始于新邓村,途经罗屋村、龙门县政府大院,在旧武装部处汇入西林河,长约1.22千米;西风景河始于谢屋村,途经龙田镇政府办公楼、龙门县实验学校,在龙门中学附近汇入西林河,长约1.35千米。
据《龙门县志》记载,民国时期,龙门县城排污全靠城内各大街小巷修建纵横交错的暗沟进行,但是因为年久失修,造成污水横流。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县城人口逐年增多,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大,原有的暗沟已经不能解决城区里的污水排放。因此,为了保证城内排洪排污,1957年冬天,龙门县政府发动县城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和附近居民等进行分段负责开挖龙城风景河。经过大家齐心协力,风景河渠面宽12米,渠底宽8米,总长2680米。从此,风景河成为了龙门县中心城区洪水的主要下泄通道和中心城区生活污水的受纳水体。
时至今日,默默“服务”了近60年的风景河慢慢地出现了“老化”现象:河岸墙体老旧破损,两岸污水收集不完全;河道两岸房屋临河而建,杂乱无章,河堤破损严重,已无法满足防洪标准要求,而且河道淤积使得沿河居民的生活质量深受影响。
风景河的整治成为了市民期盼的事情,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民生实事。为此,龙门县把风景河综合整治提上议事日程,并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予以重点实施。
据龙门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沿河人居环境为核心,对县城风景河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
据了解,该项目致力于将风景河打造成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人水和谐、亲水宜居于一体的生态之河、景观之河,大大改善沿河人居环境,不断推动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提升城市价值、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提升龙门的综合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风景河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约3.19亿元,总工期27个月,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建设西风景河段,第二期建设东风景河段,计划2020年底前全面完工。风景河整治项目重点通过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河堤加固、河道拓宽,结合水生态工程及行政管理等手段,对两岸居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截流处理;通过增设垃圾收集及处理设施,解决住户垃圾丢入河道污染河道的问题;通过调水补水功能,恢复良性水循环,改善河道水质;通过河桥、公园、绿道等景观建设,实现河流与城市的和谐相融,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最终实现“水清、河畅、堤固、景美、生态”的整治目标。
西林河 县城防洪工程集防洪排污美化于一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于西林河堤,西林桥上霓虹灯与河堤两岸的七彩灯光交相辉映,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顿时流光溢彩,美丽纷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林河两岸通过人工挑土和人工夯实的方式设置过土堤,堤身填土松散,缝隙较多。“当时土堤到处都是开口。”龙门县水利局原技术员黎贤华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土堤经受洪水冲刷会变得凹凸不平、断断续续,易成开口堤,堤围防洪标准根本不足20年一遇。因为土堤的防洪能力降低,县水利部门按照20年一遇洪水位加高1.5米的标准,陆续对土堤进行堤防整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防洪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防洪的要求和标准也更高。为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完善城市配套设施、美化城市环境,1980年,龙门县修建县城西林河南北两岸河堤,总长2.4千米。两岸河堤装设铁栏杆和铺设水泥砖地面。
2005年,西林河上又一项重点防洪工程——龙门县城区防洪工程动工建设,工程总投资概算约1.29亿元,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和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所产生径流量一天排干的治涝标准建设,分3期完成,主要作用是防洪治涝,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和治涝能力,保护群众和耕地免受洪涝灾害。
据悉,龙门县城区防洪工程是集防洪、市政、排污和美化县城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一期工程建设长度7.41千米,建设范围是西林大桥下游两边堤防;二期地处龙门县城中心,左岸由西林桥至龙门中学,右岸由西林桥至龙城四小,全长4.2千米;三期由白沙河堤左岸南起白沙河出口,北至岭头山;右岸南起白沙河出口,北止石龙头村,两岸全长13.445千米。
据统计,龙门县城六七成的生活污水都在二期工程河道排放。为有效解决生活污水问题、节约成本、避免重复建设,该县决定将防洪工程二期和污水管网工程二期一同建设。
为方便市民欣赏优美的西林河风景,在防洪工程二期还建设了6个观景台,观景台向外延伸,呈半圆形。伴随着西林河堤的改造完成,河堤的绿化改造,西林桥、甘香桥的灯光改造工程,一河两岸“亮灯工程”、两岸环境综合整治等县城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的实施,不断对周边的环境进行美化、亮化。
如今,7米宽的人行道以及6个宽阔的观景台的西林河堤成了群众的休闲活动场所。早上,早起的人们在河边跑步、耍太极、遛狗;晚上,晚饭过后,不少群众或与三五知己或一家大小在河堤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热爱健身的大妈们则在观景台上尽情地跳着广场舞。龙门县城区防洪工程不仅满足了防洪、市政、排污的需要,而且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和群众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