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闲聊:《姜子牙》的确还欠点什么

2020-10-03   高达

原标题:XYZ闲聊:《姜子牙》的确还欠点什么

昨天说去看《姜子牙》算是临时起意吧,但总觉得国庆节如果不做点什么与民同庆的事情就少了很多过节的味道。

就平时的节日时间消耗来说基本上也就是窝在家里玩玩游戏看看剧就能熬过假期的时间了。至于假期的景点基本上和iN无缘。

所以电影也就成了节日中的平常事了。

值得肯定的是《姜子牙》的影片画面效果做得已经是国内一线水平了。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导演的功底和美术功底的提高,而是我们可以买到更好的设备和软件了。电影的画面好这件事也就真的不值得去吹什么了。

本来今天也没打算在XYZ中写什么姜子牙的内容,而是昨天的回复里面是有粉丝这样写到“我已经看过了,觉得这次给差评的人都是大专水准的快餐脑瘫观众他们连主旨都看不出来,只追求什么刺激的剧情。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无法在中国神话中找到的,他们应该去看好莱坞商业片而不是姜子牙。这群脑瘫就好像妄图在东北菜里吃出优雅感一样傻B。”本身这条评论是挺有代表的观点性评论,这部片子的评价两极分化相对比较严重。所以也就觉得iN自己也有那么一丢丢说话的权利,就说说吧。

大致上说,如果电影开场后迟到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只能能看到字幕之后的彩蛋就值回票价了。

后面的小彩蛋很好看,比正片有意思的多。

说到正片,也就只之前说的了,视觉效果可以,但剧本叙事过于垃圾。这也没办法,在资本和内容审查的双重机制下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片子讲了封神大战之后一个神成为了凡人,以凡人的眼光来看神和苍生的故事。本身的哲学立意很高,但显然编剧并没什么真正的创作经验,将一个很高立意的观点放在了一个相当混乱不连续的故事线内进行讲述。用杜甫的话说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似乎把自己拔得有点太高了。并不是说对世界的哲学审视是不必要的事情,而是说这种审视和反思是需要一些时间和经历的积淀之后才可能慢慢成型的。

和咱们做模型一样,iN总是说自己喜欢大叔做出出来的作品,有那个味道,不矫揉做作的感觉是需要经历和时间沉淀的。这是一种矜持,其实《姜子牙》这部电影也是缺少了一种矜持。简单的说就是做事情的勇气并不是做事情的能力。立意目标定的过高了。

并不是像粉丝说的一般,想从东北菜里面吃出优雅来,而是仅仅觉得厨子刀工不好,刀工不好可以拍黄瓜吗?没有人评价拍黄瓜的刀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