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不可能”在2020年的3月、4月,成为令全球投资者刻骨铭心的关键词之一,虽然美国特朗普政府两个月连续祭出四个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刺激计划,并且美股破天荒经历(短短8个交易日里熔断四次)崩盘走势之后逐渐回稳甚至强劲反弹,但是国际原油断崖式跳水行情充分印证了“熊市不言底”那句老话。更令业界震惊的是,过去十多年央企在衍生品Trade中交出巨额“学费”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此轮国际原油价格罕见跌破“零底线”的情况下,国内中字头X行推出的一款热销投资产品——“原油宝”(4月22日已更名为“大宗商品”)惊现逾350亿元的亏损黑洞,在其他银行已经提前出逃(移仓下月)的同时该产品居然“跑输了全世界”!周三尾盘,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海军可以击沉跟随袭扰的任何伊朗船只,国际原油市场超跌反弹18%-20%。不过,汇易网资讯认为,随着“原油成本论”被市场无情地推倒,牵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者情绪的新冠疫情存在不确定性,世界原油价格阶段性的大底部区间仍在构筑中。
Part1:“打破所知障”,近期全球商品市场或仍趋底部震荡市
投资产品标的价格可能为零!连华尔街设计金融衍生交易模型的程序员都无法想象,然而在2020年一场几乎席卷全球的大流行病,即“COVID-19肺炎病毒”对全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产生严重冲击……来自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的一周里,美原油库存创纪录增长至1,920万桶,美汽油库存增加490万桶至创纪录的2.622亿桶。究其主要原因,今年3月份以来,美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为应对持续趋重发生的新冠疫情,目前美国本土50个州全部进入灾难状态,仅有三个州宣布放宽防疫措施并重启经济……然而,美国国内4月以来的炼油活动已经触及2008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还不包括世界范围内200多个国家/地区面临的同样困境。
“先要保人命然后是保经济”,国际航运、空运包括各国之间的陆运、铁运均较正常年份大幅下降,工业能耗降低直接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的需求,因此美国德州西部轻质原油(WTI)5月期货合约成为了多头“黑洞”。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两个交易日来,换月之后的WTI6月原油合约同样面临持续压力,美国主要囤油区——库欣(Cushing)已经油满为患,这意味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将延续,且并不会因为OPEC+减产协议,或是类似“原油宝”投机客蜂拥而至出现根本性反转……本周四(4月23日),国际原油市场超跌反弹、盘中涨幅扩大,WTI原油6月合约重返15.00美元/桶,较历史最低点-37.63美元/桶反弹了30%左右。总之,国际原油价格何时真正筑底,植物油市场何时迎来拐点。
Part2:“留得青山在”,中长期我国粮油厂商仍面对多元挑战
近日一则外媒消息给资本市场“泼了冷水”,美国所有传染病专家达成共识:新冠病毒将在18个月内感染20-60%的人口!主要原因如下:1、COVID-19肺炎病毒的传播性,远远超过2002年的SARS和2012年的MERS病毒,并且在香港出现宠物狗被感染,武汉和美国的猫群出现感染等人与哺乳动物之间可能传播的风险;2、回顾2009年美国H1N1流感大爆发,当年在全球感染了10亿人口,仅仅是在6个月里完成的;3、与SARS病毒不同,新冠病毒传播的途径似乎并无季节性……
周五早间热点资讯汇总:
4月23日(星期四)CBOT大豆收盘上涨。连续第三日上涨,因与中国签订新的出口合同带来支撑。7月大豆收847.00涨4.50美分。欧股普涨;美股涨跌不一,道指涨0.17%,纳指跌0.01%,标普500指数跌0.05%;美油WTI6月期货涨近20%,NYMEX原油涨逾18%;金价收于1740美元关口上方。不过,分析师们称,即使是产油国达成历史性协议,在今年5月大幅削减产量,短期内也不够抵消可能高达日均3000万桶的需求损失。
消息人士周四称,中国准备购买超过3000万吨的农产品,其中包括1000万吨大豆、2000万吨玉米和100万吨棉花,旨在补充国家储备,并履行中美第一阶段贸易的采购承诺。这些农产品将主要来自美国。4月16日,马来西亚生物柴油协会表示,由于政府限制出行以遏制新冠病毒传播,马来西亚计划推迟在全国实施提高生物柴油掺混率的项目。4月13日,印度宣布将重新恢复进口精炼棕榈油。4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将全国封锁令延长到了5月3日,因为该国新冠肺炎人数突破万人大关,后续印度的补货需求可能成为潜在支持因素。
JCI视角解读:实体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降温”,势必对石油工业品、生物新能源等动力类产品造成严重冲击,也会加剧外盘原油、油脂期货期权价格的多空搏杀,对于我国粮油厂商而言仍以结合自身库存敞口、资金能力,在做好风控策略准备的前提下,分批进场、适当参与,或者运用好期权工具来降低波动率风险。
来源:JCI;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