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防控办:学生上课时可以不用戴口罩!事关所有孩子,看看具体情况如何?

2020-04-07   颍州晚报

从下周开始,浙江省初三、高三年级同学就将回到学校上课,其他年级同学也将陆续返校。对校园的疫情防控工作怎么做?

记者今日从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省委、省政府极端重视,部署了风险点的全面排摸和预案准备。省市县还成立工作专班,建立逐校开学条件确认、“健康码+测体温”校园准入、驻校健康指导服务、疾控应急管理等机制,分类型梳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检查清单。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在会上表示,对开学时间之所以分层分类乃至分年级段有序安排,是因为疫情防控期间办学可谓新试验,各校都是“新手”上路,都有必要安排一个提供压力测试的预备期、适应期。虽然事先经过多方筹备,但相比公众尤其是广大家长的关切,各方面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问:

随着三级响应的实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都摘下了口罩,省委、省政府的不少会议,参会人员也都不戴口罩了。我想了解它对社会所传递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大家在一般场合都可以摘下口罩?另外,大家尤其关注学生戴口罩的问题,想听听您的意见。

  戴口罩看似一件小事,又是关系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一件大事。在疫情快速蔓延的时候,不仅提倡大家戴口罩,而且是人们来到公共场所的一项义务。因为谁都可能被传染,也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却成了潜在的传染源。

  但随着三级响应的实施,浙江对疫情的可控程度越来越高,确实在较多场合可以不用戴口罩。现在从省里到市县,假如会议人数不太多,能保持空气流通,摘下口罩已很常见。如果说它对社会所传递的信号,目的是要建立起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因为在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的时候,假如人们在任何场合都戴着口罩,客观上将制约居民生活的正常化,在无形中对生产恢复和社会就业产生较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摘口罩也关乎民生事业。

  因此,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国家和省里都出台了佩戴口罩的相关指引。像普通办公、居家的时候,在公园、绿地等散步的时候,包括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都可以不戴口罩。但口罩也并非一摘了之。指引还明确了需要戴口罩的几种情形。比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乘坐地铁、公交车、飞机、火车的时候,进入养老院、福利院和培训机构的时候等。总之,戴不戴口罩需要区分具体情况。但在非特定场合,这又是个人的自由。如果你不太放心,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戴不戴。

  相对于普通社会公众,学生这一群体更具特殊性,特别是低龄学生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对戴口罩的指引应该更加细致。其实,浙江在研究开学时间的时候,有一个重要预设,就是区域疫情风险总体上降到可以满足学生不用戴口罩上课。正因如此,省委、省政府在决定复学这个问题上,比复工复产更要慎重得多,浙江没有抢先,而是要有意识地稳一稳。到今天,全省疫情图已经一个多月都是绿色的低风险区,应该说全面复学的条件已经具备,浙江才于上周发布开学通告。

  由于浙江对开学条件建立了逐校确认制度,加上严格实行“健康码+测体温”校园准入、全天健康监测等机制,在保持教室适当通风的情况下,总体说来,学生上课时可以不用戴口罩。同时,考虑到学习效果——即使是成人,整天戴口罩都不适应,也容易犯困,何况低龄学生?所以,综合浙江疫情情况,基于前提分析和效果导向,学生在一般常态下可以不戴口罩听课。同时,也允许学生自行戴口罩听课,或者在校园间歇性佩戴。我想学校可以对学生规定戴口罩的底线,却不必强求一律,可以多一些包容性,但各校都必须切实维护让学生放心不戴口罩的校园安全小环境。

  目前浙江是三级应急响应,省政府已授权各市根据本地情况对相关问题和措施作决策。由于不同市县原先的疫情程度有差异,全省不搞一刀切。包括学生在哪些场合戴不戴口罩,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不过,对学生往返学校途中或出入校外公共场所,建议还是尽可能戴口罩。在这方面,可以比现行针对公众制订的口罩佩戴指引收得更严一些。对学生来说,增强一点防护意识完全有必要。

—— end ——

来源 | 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