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片中孩子被拐后,父母的痛苦与数年追寻让人们看得揪心、痛心。现实中,多少丢失孩子的家庭在苦苦期盼一个团圆的结局。这两天,一个寻找孩子15年的家庭终于等来了这样的一天,但是,团圆却远远不是完美的剧终,还有太多的困难和延伸的“情节”等待着这个家庭,更有依旧在寻子路上的更多家庭,期待不知道哪一天可以到来的团圆。这次终于找到孩子的父亲说:“要相信希望。”应该相信希望,但是,多么希望不要再有这样的“希望”,不要再有怀着希望走遍天涯,痛苦万分的被拐孩子的家长。
3月4日,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警方终于寻找回15年前在广州增城被拐的少年申聪。3月7日晚,一家人终于相见。15年前,申聪还只是一个刚满周岁的宝宝,如今成了身高一米七,已经读初中的大男孩。十多年来他并不知道,自己竟是个被拐卖的孩子。随着这个经历苦难的家庭重新团圆,无数人感到欣慰,但又抑制不住对这一家人的心疼。人们为迟到的团圆泪目,但也有些许担忧,在见到孩子前,孩子父亲说:“不知道他多高,穿多大的鞋。”父子相认后,申军良也不再接受媒体采访。警方也提出:双方见面,还需要情感上的缓冲期,要看双方的接受度。15年的分别,给全家人带来的精神伤痛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正因如此,人们也更加痛恨那些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
申聪是被“人贩子”张维平拐卖的儿童,经广州市中级法院审理查明,张维平当年参与拐卖了9名男童。他拐卖的孩子,都是通过中间人“梅姨”介绍,卖往广东。“梅姨”到底是谁?涉及哪些拐卖案件?甚至是不是真有其人,现在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人贩子落网后就说过“没有我们带不走的小孩。”这让多少家长毛骨悚然。
所有人最大的期盼是悲剧不再发生,孩子不应该被迫流落他乡。人们痛恨人贩子,也同样希望有最严厉的法律保护安全正义,对于买孩子的家庭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一直是焦点问题。被拐的儿童怎么就能上了户口?怎样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操作造成的漏洞等,都还值得更深层次地追责。
对于关注此类案件的民众而言,寻找被拐儿童不仅意味着一个破碎的家庭能够得到抚慰,更意味着安全防线能更加牢固。拐卖儿童犯罪的刚性防线,是掐灭伤害的源头,加大对拐卖儿童打击的力度,以法律的威严保护每一个家庭的团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
(来源:每日新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wZvv3AB3uTiws8K4S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