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体质不强,看上去是体育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培养”出了问题。孩子体质不强不仅是缺时间、缺场地这么单纯的问题,而是缺教育、缺方法、缺机制等比较复杂的问题……
学生运动不足、体质不强愈演愈烈的倾向以及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1-2016年,对146个国家11至17岁青少年儿童进行了和身体活动相关的调查,撰写出《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趋势:基于298个人群研究、160万参与者的综合分析》。
报告显示:
全球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4人运动量不足,且影响健康。这一问题在女孩中尤为严重。
柏拉图有句话:通向成功,神提供了两条路,教育和运动。后面这条路,快被人类自己堵死了。
我们要为这一代和未来年轻人的健康,采取行动。
现状:女孩85%、男孩78% 运动量不达标。
若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运动量为基础,全球85%的女孩和78%的男孩都没达标。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也会为孩子施加学习压力,课后报各种补习班、才艺班,都占用了孩子大量的业余时间,“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忽悠了千万家长,摧残了数亿计的孩子。”
孩子上初一后,体育课经常被各种老师挤占,甚至刚上5分钟,体育课就被喊停,孩子们一律回教室学文化课。
这么多年过去了,体育课的重要性依然被严重忽视。不仅是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体育课不重要,连不少家长也认为运动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微不足道。
而对一些年龄小的孩子,不少家长也是更注重报一些英语、小主持人、机器人等兴趣班,却对运动的课程关注很少。有些家长说,我家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不需要有多强的运动能力。但这其实是一个大误区。
运动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很重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很重要。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给家中儿女更好的生活品质,努力拼工作,却少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如果有时间为什么不尝试多陪陪孩子们做运动呢?
何况又不一定要抽空到户外才能运动,在家中安全的场地,每天规划30分钟的时段,和孩子进行健康体能游戏活动,提升孩子的体能,又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而体育运动绝对是锻炼孩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非常好的方法。
我们让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不一定要他们成为什么体育健将、也不一定要用体育做为升学加分的砝码,热爱体育能带来强壮的体魄和拼搏的精神,这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
运动场,其实就是微观的人生。
自信,努力,坚持,乐观,合作,这些特质都是可以通过运动得到的!
不经过摔打,哪有一个强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