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镇鸟瞰图
金井镇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在这里,你可以观赏旖旎靓丽的海天胜景,品尝新鲜上岸的生猛海鲜;你可以走入侨乡的各个村落,细读侨乡古厝门楹、碑堵镌刻的一帧帧祖先教诲;你可以游览金井的侨捐建筑,感受向上向善的金井华侨精气神……
燕子须归巢,人也要落叶归根,金井作为著名的侨乡,众多游子漂泊在外,这些侨胞们虽身居海外但情系故里,时刻不忘根本,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
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项目落地晋江金井,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金井籍的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支持项目建设。
福州大学金井科教园
其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第十届委员会常委陈聪聪,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创会会长、中国侨联海外顾问陈祖昌和旅菲晋江乡贤陈德雄等更是在项目建设中出资又出力,其举动令人赞叹。
虽身离故乡多年,但对于故乡的一草一木,陈聪聪、陈祖昌和陈德雄依然熟稔亲切,对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他们始终牵挂。
“身为晋江人和福大人,我爱家乡爱母校,福大和晋江的合作将为‘晋江经验’带来新的内涵,合作必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在陈聪聪的牵线搭桥下,帮助推动福州大学与晋江合作开展办学项目,合作项目也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更好地促进项目的建设,陈聪聪在自己的70岁寿辰上捐资100万元用于支持福大晋江科教园项目。
“家乡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们晋江人素来乐善好施,重视教育发展,我希望通过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带动更多的企业家加入,一起关注校地合作项目,争取把它办得更好。”
陈聪聪流露出她对家乡的拳拳深情。
除了陈聪聪的善举,身为金井溜江人的陈祖昌也情系家乡教育事业。
“晋江终于迎来了一所真正的高水平大学,这对于晋江来说意义重大。”
陈祖昌说,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落户家乡金井令人激动。对于捐资助力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项目建设(出资430万元用于建设晋江科教园会堂),陈祖昌认为,有能力以后,应该把财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样的富有才有意义。
这些年,陈祖昌先后捐建了不少学校,如晋江南侨中学大礼堂、教学大楼、实验楼、科技综合楼、学生宿舍;宁德、龙岩等地的十多所侨心学校;还在多个院校设立奖助学金。
福州大学金井科教园图书馆
对于捐资助力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项目(捐资1570万元用于建设晋江科教园图书馆)陈德雄表示,这是自己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他感到很自豪。
原来,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德雄从陈祖昌口中了解到,家乡金井正在筹建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他也希望能够在这件事情上为福大晋江科教园的建设添一份力。
福州大学金井科教园图书馆一角
陈德雄说,他15岁就离开金井,虽然很少回来,但初中在金井就学,对家乡和学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如今,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已有上千名研究生入驻,2019年9月正式展开本科招生。金井将吸引一大批学子前来,福大晋江科教园对于晋江未来的创新和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金井人秉承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优良作风,海内外金井人倾心公益,他们共同为福大晋江科教园贡献着华侨力量, 他们用善行义举讴歌出一个个感人的慈善故事。
每一座老房都有远行的故事,每一段旋律都是乡愁的回响。祖辈曾为生计远行,年轻人为梦想打拼,然而不管他们在外面经历多少风吹雨打,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始终是守护初心的准则。
晋江金井镇塘东村位于围头半岛西侧,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只是由于缺乏宣传,所以“藏在深闺不为人知”。
塘东触角沙堤(来源:泉州影像)
在金井侨联副主席范龙泉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塘东村,领略到塘东处处皆有景、步步有风光的村庄风貌。
其中,著名旅菲华侨蔡本油故居便坐落于此,那一抹“闽南红”令我们感到惊艳,那楹联上的家训让我们驻足细品。
蔡本油故居祖屋
走进故居,一眼可见燕尾脊古厝与番仔楼相映成趣。罗马式拱券、红砖方柱、钢筋水泥、花岗岩……
这座建于1922年的建筑,从建筑格局上看,透露着浓浓的西洋风情,而“闽南红”是建筑中的一笔浓墨重彩,中西结合颇显韵味。
走进屋内,中西结合的味道更为明显,厅堂、窗台、走廊中,既有中国风的兰竹图、仙鹤图,也有西洋风的葡萄、蝶形装饰,令人不禁驻足细细观赏一番。
蔡本油故居二楼阳台
谈及蔡本油,他早年家境贫困,20世纪初,40岁的他因生活所迫到菲律宾谋生。
从当店员开始,蔡本油以他的聪明忍让、勤奋拼搏,在短短20年间发展“锦”字号的商行、公司10余家,跻身菲律宾华侨富豪之列,成为菲律宾的“糖王”。
蔡本油致富后不忘支持家乡教育和公益事业。
与海外宗亲捐资创建“锦东私立小学校”,后来又独资创建“锦香女子学校”;
上世纪30年代,为方便家乡父老出行,独资购置“锦兴”小轮船行走塘东至厦门一线;
1935年,独自出资大修西资岩寺,易砖木为水泥仿木结构,其后人于1983年又捐资修葺一次;
抗战期间,尽管其商行、工厂大部分停业,他仍全部负责店员生活,照发工资,当时因失业或店铺被劫掠生活无着落前来投靠的旅菲乡亲40余人,他都妥善解决给予安置,负责生活食宿。
蔡本油故居
蔡本油在家乡建造了两座楼房,一座是西式番仔楼,一座是中式三开间双层楼,取名“油香阁”,这两处建筑如今由其后辈居住。
看埕堵刻着两则格言:“留福与子孙,未必尽黄金白镯;种心为产业,由来皆美宅良田”,“古今来有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称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教人以读书明理、行善积德为根本,是蔡本油留给后代的家训。
蔡本油故居看埕堵上的家风家训
蔡本油故居看埕堵上的家风家训
“还是家乡好啊,这里空气很好,环境也很好,让老了能回到这里很幸福。如今家乡建设焕然一新,变化特别大,感谢先人的付出。先人优良的家风家训让我学会做人要饮水思源,懂得爱国爱乡,成为一个做慈善的人,我也会教导子嗣要传承好的家风。”
在叔公蔡本油的故居里,今年88岁的蔡连法笑着说,他很早就和家人到澳门发展,之后又辗转到台湾定居,如今全家人都在台湾,但上了年纪之后,他就越发想念家乡,想念这里的老友、这里的环境,希望能够落叶归根。
蔡本油的故居建筑雕刻(来源:花巷)
蔡本油告诫子孙,要“种心”,不要穷奢极欲,一味只为自己的享受,要多读些书,明白做人的道理,多积德,多为社会做贡献。
蔡本油的后人至今仍是菲律宾华侨中的巨富,依然关注着家乡的公益事业,祖辈身体力行的金钱观、人生观对他们的熏陶和教育,使他们建树守业。
金井塘东村古民居闽南建筑(来源: 海丝金井)
除了著名华侨蔡本油的故居外,塘东村周围还有一幢幢排列有序的大屋顶、高屋脊、门路有精美砖石雕刻的红砖古厝。
其中夹杂着大量小洋楼,它们既传承闽南建筑格局,也不乏西方建筑元素,是典型的番仔楼,形成一整片饶有风味的红砖建筑群。
金井华侨善捐事迹尽显游子情愫。一腔思乡的情怀、一座座侨捐建筑、一句句家风家训,尽是故乡的味道,以及难以忘却的乡愁。
文:林婉聪 图:王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