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关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聚集性疫情基本情况,截至2月19日18时,复兴医院累计报告核酸检测阳性病例36例,其中确诊病例34例,核酸阳性检测2例。新增病例均为医院隔离的密切接触者。36名病例中,有8名医护人员,9名护工保洁人员,19名患者和患者家属。
另外,2月1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筛查初步诊断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李**,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二人为夫妻,李**之母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田**是一位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该患者长期卧床、间断发作泌尿系感染、吸入性肺炎已住院6个月。患者女儿、女婿1月19日从新疆阿克苏返京,由于医院严格探视管理,二人轮流探视,至2月9日医院严格禁止探视。此后患者女婿、女儿先后发热,于2月17日晚来北大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医院第一时间为田**进行筛查,2月18日凌晨该患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医院快速反应,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同时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彻底消毒并及时上报。最快速度对列入相关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全面筛查。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院内感染预防控制面临哪些困难?
“院感”即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院感防控”即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院内感染预防控制面临哪些困难?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怡教授此前用“三大三难”总结了当前新冠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面临的挑战。
“三大”即:
(1)非感染、呼吸专业的医护人员补充到一线工作人员量大。疫情发生后,除了呼吸科、感染科的医护人员逆行奋战在防治一线以外,一些非感染、非呼吸专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援鄂救援当中。如何提高非感染、非呼吸专业医护人员的疾病认识及防控知识,加强他们的培训教育和防护到位,在庞大的数量面前也是一种挑战。
(2)返程、复工潮压力山大。随着假期结束,大量返程复工潮来临,综合性医院就会收治各种各样的患者。如果这其中有潜伏的感染者,病毒一旦在医院里发生传播,医院压力不堪负重。
(3)综合性医院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院感风险巨大。目前综合性医院不可能把其他系统疾病患者通通排除在外,加之现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几乎都是中央空调系统,连转运患者都是通过电梯,一旦收治一个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都有可能导致院感爆发。
“三难”即:
(1)病毒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防控难。目前确定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甚至有可能出现粪口传播,进一步加大了防控难度。
(2)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变,鉴别诊断难。新冠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长,起病隐匿。有些患者一开始甚至连发热、咳嗽的症状都没有,直接进展到呼吸困难,迅速变成重症。另外,新冠病毒还有消化系统等表现,容易迷惑人们。
(3)流行病史问诊难。随着新冠病毒的扩散,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确诊病例,很难问出群众明确的接触史,对问诊医生的技巧要求也越来越高。
众所周知,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就是“控制传染源”。而以上三个难点会造成院感难以控制,遗漏一些潜伏期的感染者或轻症患者,造成播散风险。
做好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底线。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的基本要求、重点部门管理、医务人员防护、加强患者管理4个方面,为院感防控提出了对应措施。
1.医疗机构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诊疗条件等,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
2.开展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
3.医疗结构还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如消毒产品和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同时强调,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
4.要关注医务人员健康。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班次安排,避免医务人员过度劳累。提供营养膳食,增强医务人员免疫力。针对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开展主动健康监测,包括体温和呼吸系统症状等。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5.加强患者就诊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就诊患者的管理,尽量减少患者的拥挤,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现疑似或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时,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具备救治能力的,及时将患者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
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也有新策略。
针对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处置,各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肺炎疫情医疗废物,规范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管理与技术要求,切断疫情传播隐患。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JAMA、中国新闻周刊、呼吸界、钛媒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