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年9月20日,是胡歌的37岁生日。
沉寂将近一天后,胡歌在这天的最后一分钟,在微博发布了一段文字。
胡歌连续梦到一周,翻山越岭在梦里叮嘱他的人,是他的母亲。
今年3月,胡歌的母亲不幸因乳腺癌,永远地离开了。
那以后,胡歌沉寂了好一阵子。
直到4月,他转发了摄影师好友李奇的微博,并配以文字:
“献给一位远方的女士。”
此外,他还配了一张老照片,小小的胡歌,被母亲抱在怀里。
照片里这位远方的女士年轻,笑靥如花,怜爱地望着怀中的婴儿。
照片外,却已生死两茫茫。
其实,早在胡歌六岁那年,母亲就被查出了乳腺癌。
为了孩子,为了维持家庭开销,她选择继续工作,就耽误了治疗。
生活常给人出难题,教人进退两难。
可灾祸最无情,它丝毫不体谅你的难处。
多年以后,癌细胞逐渐扩散,母亲的病情也越发严重。
这场与亲情有关的离别,就这样从胡歌的童年蔓延至成年。
关注胡歌的人都知道,母亲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
他把自己拍戏的收入,悉数上交给妈妈,他想告诉妈妈:
我赚钱了,咱们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
他把妈妈的表扬,看得比金鸡百花奖还要更重,他说:
那种感觉,是比任何人的认可都要更重要的。
失去至亲,是每个人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而胡歌,他连表达哀思也是克制的:
我在通天河的这头,看着对面的山坡,视线慢慢往上移。看看山顶,看看云飘过,觉得她就在那里。
“妈妈”是他曾经唤了十数年的最亲昵的词汇。
如今,却只能假借着梦境,诉说无处宣泄的思念。
02
母亲对胡歌的影响,非凡且深远。
胡歌初走红时,母亲劝他接戏别看片酬,要看质量;胡歌跌入人生谷底时,母亲教会他面对生死的态度。
起初胡歌的演艺之路,太过于顺风顺水。
幼儿园的时候,就从3万多人中脱颖而出;
上大学的时候,就接拍了现象级电视剧《仙剑一》;
拍了不少广告,甚至在上海的广告圈子里小有名气;
毕业同一年《仙剑一》播出了,他成了人见人爱的古装小王子……
“无胡歌不仙剑”,玩世不恭的少侠李逍遥,是一代人难忘的记忆。
而23岁就成名的胡歌,褪去李逍遥的光环,却不似那般逍遥。
他更像懵懂的孩子,被命运塞过大把糖果,不知所措地伸手接过。
可生命的坎坷,却不怀好意,埋伏在前行的路上。
2006年8月29日,拍完《射雕英雄传》的胡歌与助理收工回上海。
助理看胡歌倦了,就建议他在后座休息,自己坐上了副驾驶。
结果在沪杭高速嘉兴路段,因司机疲劳驾驶,发生严重车祸。
坐在副驾驶的助理,经抢救无效死亡。
后排的胡歌侥幸捡回性命,却几乎毁容。
两次全麻手术,脸和脖子共缝了140针。
拆线后,他对镜自照,开始觉得自己陌生。
“镜子里把一个迷茫、恐惧的男人丢在我面前。
他满脸伤痕,浑身血垢,紧绷的表情让他的眼神看起来呆滞又彷徨。”
致命的一击来得猝不及防,而胡歌毫无招架之力。
他变得畏惧镜头,瑟瑟索索,离不开刘海去遮掩伤疤。
还是母亲在他几近毁容时说的一番话,让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出口: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
于是他开始沉心静气,读书,演话剧,沉淀自己。
在接到《琅琊榜》的剧本后,梅长苏的一句台词,也深深感染了他:
“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活着。”
所以,他以助理张冕的名义捐献了30所希望小学,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
所以,他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近照,坦荡与当年李逍遥剧照对比:
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
那些埋伏在生命里的坎坷和波折,无论多苦多难,总有一天会过去。
不必感谢苦难,要感谢挺过苦难岁月的自己。
在最难捱的日子里,才能最准确地做出对生命的审视。
那些对过往及未来的思考,对人生的重新定义,才终使人迎来新生。
03
说起胡歌,他生命中绕不开的词汇,我认为是“清醒”和“自持”。
他曾是当红小生,放在现在就是流量顶级的明星。
金钱、地位、人气……名利场乱花渐欲,难免扰人心智。
而胡歌却似乎抽离在外,始终以清醒的眼光审视一切。
《仙剑三》、《神话》、《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
随着名气大增,被封以“古装小王子”头衔的胡歌戏约不断。
他却开始反思,选了一条难走的路:
要做演员,不做明星。
明星需要曝光,演员则需要积累,于是他选择去演话剧。
每天早晨七点开工,晚上九点收工,近一年时间,他就是这么过来的。
“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胡歌的演员路走得辛苦,也因此造就了他在演艺圈不可取代的个人气质。
有人对袁弘说:
“你朋友真好,别的一线明星来象山拍戏,都要五星酒店。
你朋友就没这种要求,他住农家院,照样踏踏实实演戏。”
这人口中袁弘的朋友就是胡歌,他当时拍的戏就是《琅琊榜》。
这部戏带给了胡歌更高的曝光,更多的片约。
但胡歌志不在此,他追求的是把梅长苏这个人物“立住了”,他做到了。
名利场的召唤,良莠不齐的片约如雪片般飘然而至,胡歌的选择却是:
暂时息影,出国深造。
激流勇退,有人调侃他是“英雄落跑”。
其实不然,他只是秉承着自己一贯的理性和自持,盛名之下依然忠于自己。
胡歌彬彬有礼,温润如玉的外表下,有一个避世的灵魂。
世界纷扰,他时而踏雪而至,时而破浪而出,他乐得“逃跑”。
胡歌每年会出现在高原青海的荒漠中。
脱掉华服,不修边幅,苍天为盖,大地为铺。
他成了“长江源环保公益行”的志愿者。
无论大雪连山,还是酷暑难捱,都沿着青藏线一路捡垃圾,挑水,做修理工。
身体疲惫,灵魂却难得放空,于乱世中体会自在真我。
胡歌爱猫也养猫,他自认性格中有与猫相通的部分。
独立,自我,很少依赖;
清醒,淡薄,出尘脱俗。
知世故而不世故,爱世界又与其保持距离,一如胡歌。
就像接受采访时,胡歌说:
“我想逃离去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怀着出世的心,做着入世的事。”
也像金鹰节的颁奖礼上,胡歌借用了木心先生的话表达自己:
“人之一生必须说清楚的话实在不多,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
若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之处,能做的只有是长途跋涉地返璞归真。”
有人年龄越大,越觉得局限,其实是自己把自己活窄了。
也有人越活越觉得世界浩瀚,生命富有意义,要做的事还有许多。
胡歌是后者,他越活越有生命的厚度,是自己成全了自己。
04
有人不理解胡歌为何受欢迎,在知乎提问:
“为什么很少有人讨厌胡歌?”
有一条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为何要讨厌一个十年前是李逍遥,十年后是梅长苏的演员呢?”
我想,这个答主大概是把喜欢胡歌的原因解释清楚了。
我们喜欢他,不仅因为他演活了李逍遥、梅长苏。
更因为十年太长,足以改变了许多人,许多事。
而胡歌未曾被改变,他依然是那个胡歌。
他也许不再少年,鲜衣怒马,但灵魂并不沧桑;
他依然对世界抱以真诚,以自己的节奏去实现目标和梦想。
他也曾失去珍惜的人,告别过几段真挚的感情;
但他依然有勇气去接纳他人,也乐于力所能及给周围播散温暖;
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经历了太多坎坷曲折,遍体鳞伤。
却依然昂然前行,一路风雨一路歌。
漫步人生路,总有段时光使人迷失,总有苦难使人几乎想放弃挣扎。
无妨。你要知道,只要你依然对生命怀有期待,总有转机。
倘若你不曾改变自己,那这份坚持就足以抗衡一切命运的不公。
路很长,走下去,便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