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价值线综合
编辑 | 文刀
据上交所和证监会官网消息,本周(5月18日~5月24日)将有8家IPO企业上会,其中,科创板3家,传统板5家,具体名单如下:
本周3家科创板IPO企业上会
本周5家传统板IPO企业上会
在本周上会的8家IPO企业中,价值线研究院发现问题多多:
1、芯原股份:雷军“压哨”入股,遭罚富豪龚虹嘉也隐身持股;上会前夕深陷1.75亿巨额索赔诉讼,还存在30人境外期权争议。
2、华达新材:曾遭4次环保处罚,因安全事故死1人;控股股东系“戴帽子”集体企业, 还为涉及重大诉讼企业提供巨额担保。
3、国光连锁:保荐人中信证券成唯一外部投资者,直投+保荐模式遭诟病;曾因卖过期商品等收到73笔罚单。
注册地:上海
主承销商:招商证券
拟上市地:上交所科创板
主营业务:
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 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 IP 授权服务的企业。
募资投向:
数据来源:招股书(上会稿)
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招股书(上会稿)
关注点一:雷军“压哨”入股,实为市值腰斩的小米护盘
据《IPO早知道》报道,2019年6月,芯原股份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由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下称湖北小米)、广州隆玺壹号投资中心和济南国开科创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共同参与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芯原股份新增的投资方“湖北小米长江实业基金合伙企业”是雷军的小米旗下投资公司,目前持股占比6.25%,为芯原股份第四大股东。
小米为什么会投资芯原微电子呢?
有媒体说,这是与雷军的造芯梦息息相关。雷军一直都想跟友商华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芯片,这样就可以摆脱“小米是一家没有创新,没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公司”,但直到现在小米只在2017年2月发布了自己研发的处理器“澎湃S1”,之后研发的芯片都以失败告终。并且小米无法承担巨额的芯片研发费用,因此澎湃系列处理器停滞不前,芯片成为小米的痛点。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
《睿财经》发现,资本运作的背后,迷雾重重。说是造芯,不如说是小米要“护盘”。
其一、小米现在资金链非常紧张。小米上市一年来市值蒸发1500亿元,小米未能在股市中套现获得资金补偿。小米投资芯原股份看似来寻求技术、研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实则没有多少资金给予支持。
其二、小米投资芯原股份只是资本投资。小米市值蒸发、股价大跌,在股市中小米一败涂地。但小米不甘心就是放弃股市融资的机会。对芯原股份进行融资。其根本就是塑造芯片概念,为夭折的股价护盘。
其三、芯片产业是一个重资产长线投资,小米基金仅占6%的股份,短期获益可能性不大。
一位接近小米人士分析认为,小米借助芯原股份公司研发芯片,能够像华为麒麟一样支撑起半边天不现实。
“雷军和小米的造芯只是遥远的梦想。”该人士表示,小米可以借助芯原股份上市之后,通过芯片概念拉升股价,然后进行套现。这更加现实,也符合互联网的小米一贯市场运作风格。
关注点二:遭罚富豪龚虹嘉隐身持股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今年因信披违规遭罚的富豪龚虹嘉对芯原股份间接持股9.62%。
2018年10月,龚虹嘉、陈春梅夫妇以59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31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171位,财富值86亿美元。
根据证监会调查,龚虹嘉及另一位高管在增减持股份过程中未向海康威视报告为他人提供融资安排的情况,导致公司未能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两人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此前,龚虹嘉两次借供应商上市发财。富瀚微和联合光电这两家A股上市公司,都是外商投资公司,都是海康威视供应商,而海康威视没有这两家公司的股份,副董事长龚虹嘉却间接持有联合光电股份,其妻子陈春梅与兄弟龚传军持有富瀚微股份。
关注点三:索赔1.75亿!上会前夕深陷巨额诉讼
近期正在筹备赴美上市的矿机厂商亿邦,正式起诉小米投资的芯片公司芯原股份控股子公司芯原香港,指对方提供的2589片10nm三星晶圆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原告受损金额约2508万美元,约合1.75亿元人民币。
据芯原股份招股书(上会稿)披露:
1、根据芯原香港和香港比特所签署的相关合约,芯原香港已于 2018 年 7 月按 约交货,香港比特亦已支付完毕合同款项,且芯原香港自交货后近一年未收到香港比特任何有关产品的投诉和退货要求。
直到发行人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后, 2019 年 11 月 19 日,香港比特以芯原香港违反协议约定,提供的产品有缺陷、 没有合理地切合该类产品通常被需求的目的以及不具备可销售质量,违反了双方协议内明示及/或暗示的条款及/或条件为由,将芯原香港诉至香港特别行政区高 等法院原讼法庭,要求芯原香港赔偿其损失 25,084,276.89 美元及利息、讼费等其他有关费用。
2、芯原香港原定于 2020 年 2 月 18 日或之前,向法院提交和向香港比特送达抗辩书和反申索书(如有)。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持续爆发的影响,香港法院自 2020 年 1 月 25 日至 2020 年 3 月 8 日期间关闭,在香港法院重开时,香港律师已立即 向法院申请将提交抗辩书和反申索书(如有)的期限延迟 42 天。香港法院原定安排聆讯于 2020 年 4 月 14 日举行以审理该延期申请。由于疫情反复,香港法院 从 2020 年 3 月 23 日再次关闭,因此原定 2020 年 4 月 14 日举行的聆讯无法如期进行。
经诉讼双方同意及向法院提交同意令状,法院于 2020 年 4 月 17 日发出指示,芯原香港须于 2020 年 4 月 17 日或之前将抗辩书送达至香港比特,并于法院登记处重开后 14 天内向法院提交抗辩书存档。芯原香港目前已完成了抗辩书的编制,并分别于 2020 年 4 月 15 日及 2020 年 5 月 6 日向香港比特送达及向法庭提交抗辩书。香港比特须在 2020 年 5 月 13 日或之前向法院提交和向芯原香港送达答复书,但香港比特于 2020 年 5 月 6 日致函芯原香港要求延迟 35 天提交和送达答复书。芯原香港已指示代表律师其原则上同意香港比特的延时要求。
3、若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原讼法庭最终判决芯原香港需对香港比特进行赔偿,发行人可能面临承担上述部分或全部诉讼金额的经济赔偿风险。
关注点四:存30人境外期权争议
芯原股份存在异议员工境外期权争议产生赔偿风险。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5月11日,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累计有30名中国籍离职员工就其单方面计算的合计763,072份已过期境外期权未能转化为发行人持股或期权,通过发送律师函或其他书面方式向VeriSilicon Limited和发行人提出异议。假设法院或仲裁机构判定公司向异议员工支付现金补偿,公司、VeriSilicon Limited将承担相应的赔偿风险。
注册地:杭州市
主承销商:海通证券
拟上市地:上交所主板
IPO之路:
2018年2月,华达新材接受证监会的审核,因关联交易、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等原因被证监会否决了上市申请。2019年11月,华达新材首发申请反馈意见出炉,这也意味着二度闯关之路再进一步。
主营业务:
华达新材主要从事多功能彩色涂层板、热镀锌铝板及其基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募资投向:
数据来源:招股书
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招股书
关注点死1人
华达新材属于高污染型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公司在规范生产方面做得较差,报告期内遭遇多次处罚。
2013年9月,华达新材及子公司遭四次环保处罚,处罚金额共计41万元。
除环保问题外,华达新材还曾因安全事故被罚20万元。
2016年4月18日,公司一名尚未取得操作证书的员工,在进行作业时受伤过重死亡。同年8月,被处于行政处罚以及罚款20万元。
关注点二:控股股东系“戴帽子”集体企业
据《IPO案例库 》报道,华达新材控股股东华达集团是邵关根、邵升龙、邵明祥1999年以经评估杭州富阳华达通信电缆厂净资产出资设立,1992年10月5日在富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金为50万元,企业性质为集体(村办),法定代表人为邵关根。
2015年11月20日,富阳区人民政府出具《关于浙江华达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前身历史沿革及集体企业“摘帽”过程的确认函》进行了确认:杭州富阳华达通信电缆厂虽曾因历史原因被登记为“集体(村办)”性质,但实际无集体出资,系“戴帽子”的集体企业,即登记注册为集体企业但实际为邵关根等自然人投资设立并经营的民营企业;杭州富阳华达通信电缆厂由集体所有制企业脱钩为合伙企业已经得到当时的主管部门富阳市富阳镇工业交通办公室的批准,并被工商部门认可及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杭州富阳华达通信电缆厂脱钩过程合法有效,不存在纠纷及潜在纠纷。
业内专家表示,控股股东华达集团系“戴帽子”的集体企业,其改制过程是否需取得省级人民政府确认?
关注点三:控股股东为涉及重大诉讼企业提供巨额担保
在华达新材的授信合同中,有一项是由浙江飞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龙祥房地产保证,华达新材机器设备抵押,华达新材存货质押的,授信总额度为1.35亿元。基于礼尚往来,华达新材的控股股东华达集团对飞虹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银行债务提供的担保总额高达3.115 亿元。
通过“企查查”查询到飞虹集团目前被公告出来的诉讼事项有十几项,判决文书多达56个,开庭公告有12个。
飞虹集团作为实业企业,频繁地参与到各类民间借贷和银行借款担保行为中,为自己、也为华达新材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在拟IPO企业中,因为老板或者控股股东的外部担保出问题而撤材料的情况屡见不鲜。
注册地:江西省吉安市
主承销商:中信证券
拟上市地:上交所主板
主营业务:
国光连锁主要从事连锁超市、百货商场的运营。公司拥有55家门店,其中53家分布在江西省内的吉安市和赣州市。
募资投向:
数据来源:招股书
财务数据:
数据来源:招股书
关注点一:中信证券成唯一外部投资者 直投+保荐模式遭诟病
据《中宏网》报道, 国光连锁2005年11月成立,发展多年并未引入战略投资者,胡氏家族牢牢把控着公司股权。但就在2018年6月公司股份制改革前的3个月,中信证券旗下中信投资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持股国光连锁3%,为江西国光目前唯一的外部投资机构。
中信证券在2018年7月24日与江西国光签署辅导协议,辅导协议的签署与直投时间仅相差4个月,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被诸多诟病的直投+保荐模式。“保荐+直投”模式是指券商直投突击入股自己保荐的拟上市公司,从而形成利益输送。由于有了利益关系,保荐商很难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发审委也关注到这一点,在反馈意见中要求说明其入股价格是否公允,双方是否存在其他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
关注点二:曾因卖过期商品等收到73笔罚单
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至2018年,国光连锁及控股子公司共受到行政处罚73笔,罚款金额112.74万元。处罚原因十分多样,从商品层面上,公司曾销售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商品、销售过期商品、定量包装不合格;其他方面,有消防通道不畅、欠缴税款、广告宣传用语违反广告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