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工作总是996,该不该辞职?李诞:人生中有些苦,不得不吃

2019-11-15   排头观察

在最新一期的《奇葩说》节目中,辩题"喜欢的工作总是996,该不该说886",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一名持辞职观点的辩手表示,自己在遇到"996"的工作时,因为身心都很疲惫,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告诉她,想辞职就辞职,身体最重要,少赚点钱无所谓,妈有钱。

对此,李诞表示了反对,女儿的身体重要,难道妈妈的身体就不重要吗?辞了职,女儿还可以依靠妈妈,可妈妈又来依靠谁?到最后不还是得依靠女儿吗,所以这个时候不工作,什么时候工作呢?人生中,有些苦是不得不吃的。

"996"工作制,指的是某些公司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制度。不少程序员、互联网工作者遵循的都是这样的工作制度,近些年来有向其他职业蔓延的趋势,并且,这种工作制似乎只有中国公司有,还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于是,某一天,有人振臂一呼:"我们不要996!我们要休息!"瞬间拥有了许多支持者。

实际上,"996"工作制是涉嫌违法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不仅没有活不下去,还有很多人抢着要去。这看起来违背常理的操作,在中国却有着极其现实的社会背景。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874万之多。在这个背景下,没学历的人找不到工作,本科生也找不到工作,硕士生找不到工作,读到博士依旧找不到工作。想要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能有工作就不错了,谁还敢去挑挑拣拣呢?

一边是步履维艰的就业市场,一边是"996"的工作,辞职就意味着没饭吃,不辞职呢,"996"逼得你顾不上吃饭,这可不是进退两难吗?要是你,你会怎么选?人们厌恶"996",是因为这种工作制度将人的工作时间无限地延长,工作量大到做不完,顾不上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不说,脱发、精神萎靡、黑眼圈都找上门来,甚至还有过劳死的风险。但最恐怖的是,参加工作好几年,一看银行卡余额,仍旧没存下什么钱。

有人说,在"996"工作制下,拼的不是个人的工作能力,而是谁的身体更能扛得住。现实是,即使有那么多人声泪俱下地控诉"996",还是没多少人会毅然决然选择辞职,因为如果失去了工作,连自己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了。

更有人,凭着自己内心对这份工作的满腔热爱,在岗位上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不知疲倦地输出自己的才华和经验。有人问他,你这么有才,呆在这个小公司里,还这么累,不觉得屈才吗?他眉头一皱,回了句:你们懂个屁!

从对一件事有兴趣,到变成爱好,再到将爱好变成工作,最后成为一生的热爱,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忠于自我的极致精神。也有人觉得这就是固执,是不懂得变通,是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谁说这样的人生,你不羡慕呢?可是,因为"996"的存在,又有多少想将喜好做成一生的事业的人,最终失去了激情,变成路边水洼里一条挣扎不出来的泥鳅?

这么说吧,喜欢不能当饭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喜欢一首歌,天天听都听不腻的那种,可一旦设置成了起床的闹铃声,没几天就烦了。喜欢一件事,会给你带来快乐,这和靠喜好吃饭是两回事,偶尔做一两次还行,天天做,面对无止境的压力和疲倦,你还能保持最初的那份激情吗?

如果可以躺着就把钱挣了,相信没人会选择"996",可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我们不得不选择与生活妥协。一旦辞职,没了收入来源不说,连只有在工作中才能获得的成就感也失去了,那人活着岂不是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工作,不只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成长。

辞职,可以,前提是你的能力足够支撑起你的未来,如果只是嫌累,没有对辞职后的生活做好规划,那么抛弃所有之后的结果,只能是满腔后悔。在决定辞职之前,深耕本领域,做好自己该做的,让自己成为独一无二、无可取代,才能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才能在辞职之后过上更优质的生活。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依靠"996"来压榨员工,是走不长远的。如果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给予足够的报酬,而不是一味地灌"毒鸡汤",相信员工对于"公司996该不该辞职"的争论自然会消失,企业的留人能力变强,就不会成为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