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报名!我也报名,排班时不要忘了我也算我一个!”
“‘俺们村’的安全由俺们来守护......”
看着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回复,一位老人激动不已,这位老人名叫杨晔,是一位有着35年党龄的党支部书记,此时此刻,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名光荣的“护村队”队长,而居民口中这个略显土味儿的“俺们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庄”,而是桂杨园居民区第二高层小区——桂杨苑。
好好的小区,为什么叫“村”?原来,桂杨苑是一个只有三栋高层的小型社区,“疫情”当前,小区只保留了一扇进出的大门,一扇门,三栋楼,活似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虽然长得比较“迷你”,但也住着351户共计800多居民。
将“俺们村”守护到底
当前,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返沪人流也开始慢慢多了起来。为了将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桂杨苑的党员志愿者们纷纷踊跃报名,要求组建志愿者小队,守牢小区大门,协助进行排查,希望能给社区居民一个安心安全的居住环境。“人民有所呼,党员必有应”,居住在小区82号的老党员杨晔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主动要求担任这支志愿者小队的队长,带领小区居民共抗疫情,将“俺们村”守护到底。
“疫情来袭,我作为一个支部书记,同时又作为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个时候要坚决站出来,为大家做一点事情。”
老杨告诉记者,之前小区在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志愿者的值守排班,都是由他亲自负责的,谁谁谁哪天没空,谁谁谁哪天休息......一来二去,时间一长,老杨都把情况给摸熟了,大家伙儿也都十分支持配合老杨的工作,算是打下了不错的群众基础。由此,大家也就十分放心的把防疫志愿者小队的”队长袖标“交给了他。
“护村队”里党员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杨晔号召桂杨苑的党员们积极参加“护村队”,并亲自组建了“桂杨第二高层护村队”微信群,杨晔自己所在党支部的党员们成为了首批队员。“也不用叫什么党员志愿者突击小队了,名字太长,记不住,既然大家把我们小区叫‘俺们村’,那这支队伍干脆就叫‘护村队’吧,听着也亲切。”老杨成立“护村队”这件事在小区里很快传开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被老杨的志愿精神给感动,大家争先报名参队,“护村队”的规模也日渐壮大,不到几天功夫,已有20多人成功地成为了这支光荣的“护村队”里的一员。
微信报名期间,杨晔提到了一个让他十分感动的故事。在老杨的微信群里,有一位昵称“山竹堂”的老伯伯,那时,他虽身在外地,但却坚持表示一旦回沪,便第一时间要求报名入队。后来,杨晔得知这位“山竹堂”老伯伯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家住80号的党小组长、业委会主任王祖定,今年已经80多岁高龄了,
“服从命令听指挥!需要的时候不要忘了我这个老党员。非常时期,我坚决做到有召必回,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这是王祖定当时留给我的原话,”杨晔回想起来,还是十分激动。
队伍运行有机制
撸起袖子加油干!杨队长挂名上任后立即开始了“护村队”的各项运作。梳理报名党员名单、根据每个人的自身、家庭及工作情况,分日期分时段进行排班、根据小区大门进出人流量,考量匹配合适的志愿值守力量,同时还要积极与物业协调,互相配合分工明确......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每天晚上,老杨会将值守名单整理后发第一时间发往微信群,并征询大家意见,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及时修改。随后会关照各位护村队员值守时应当注意的具体事项。
“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晚上6点,5人一个班次,2个小时轮班一次,目前的重点工作,就是配合保安,对进入小区的所有车辆和人员进行仔细询问,不可缺岗也不可疏忽大意,交接班必须做到无缝衔接。”
杨晔告诉记者,“有天半夜,小区来了一个外地返沪人员,在门岗登记身份的时候不尽详细,第二天,我值班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情况,第一时间就联系到该人,进行身份核对,并告知他做好居家隔离工作。”
小区81号楼的楼组长薛秀芳阿姨今年78岁了,她虽然不是党员,却是一位优秀的老志愿者,在以往小区的各项志愿活动中,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此次组建的“护村队”,自然也不能缺席。“老杨不错的,我这81号楼里的不少居民虽然不是党员,但都十分支持他,小区是大家的,我们都有义务守护它。”
老杨有个喜好
爱拍照、爱发朋友圈
他朋友圈里最新的一条动态
是这样的
让我们共同期盼春天的来临!
记者:吴锴
编辑:陈露耘
快讯!市政府公布致全市各企业书
战“疫”一线记者手记!感动的瞬间说给你听!
你们驰援武汉,我们坚持守“沪”
普陀这股红色洪流铸起了防疫“铜墙铁壁”
10秒钟的电话,为何会引发10小时的紧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