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怒批李玫瑾,“西式放养”还是“中式干预”?到底该听谁的

2020-06-04   糯豆包妈妈

原标题:尹建莉怒批李玫瑾,“西式放养”还是“中式干预”?到底该听谁的

“文/糯豆包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相信很多宝妈为了教育好孩子,都关注了不少育儿专家,李玫瑾和尹建莉算是两大热门人物。但是前几天尹建莉发表了一篇《李玫瑾教授讲育儿很火,但我不建议你再听了》,文中对李玫瑾育儿观的大肆批判引发网友对家庭教育的质疑。

前景:李玫瑾和尹建莉的育儿观到底有何不同?

李玫瑾: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年62岁,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青山年犯罪心理学研究。主张“中式干预”的教育理念,其“分阶段教育论”受家长追捧:

  • 0-3岁:情感培养
  • 3-6岁:性格培养
  • 6-12岁:能力培养
  • 12-18岁:学习能力培养和尊重教育

尹建莉:

早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后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代表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赢得广泛好评。

尹建莉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自己的女儿,两次跳级,高考成绩超清华22分,采访时表示家庭教育推崇“西式放养”教育理念,多借鉴国外育儿观点,提高孩子的幸福感。

槽点:尹建莉怒批李玫瑾,中国育儿VS 海外育儿!

美国教育专家呼吁爸爸妈妈“放养教育 ”,但是放养不等于散养。

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可以选择自己出门,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接触自己的小伙伴,离开父母的关注视线,也许上网,也许调皮干坏事,也可能做兼职赚钱,父母放养的边界是孩子不能离开家6个街区或者晚上9点前必须回家。

尹建莉提倡海外育儿方式,和美国的“爱和自由”理念非常相似。她主张释放孩子的天性,批判李玫瑾教授倡导的父母干预会泯灭孩子的闪光点,孩子得不到自由的发展空间,因此发表了《李玫瑾教授讲育儿很火,但我不建议你再听了》,来佐证自己的教育理念,批判文章发表后很多宝妈认为她在炒作,两者都有理不知道该听谁的。

解惑: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家长们到底该听谁的?

姐姐的小儿子豆豆正在上三年级,班里的男孩子都在玩王者荣耀,在豆豆哀求下妈妈给他下载了游戏。自从有了游戏,豆豆每天回家书包一扔躺沙发上打游戏,有时候连饭都不吃,妈妈稍微多说几遍,豆豆就不耐烦甩脸色,说挂机会遭同学骂的,就没人愿意跟他玩了。

姐姐很纠结到底要不要对豆豆强加管制,如果不管,孩子不吃不睡不写作业;如果干预,不仅影响同学感情还伤害母子关系。

遇到这种问题,尹建莉和李玫瑾解决方式不同:

按照尹建莉提倡的“西式放养”解决,就是任由他自己发展,等他玩的不想再玩了,肚子饿了,自然就乖乖回来了,也不会伤害母子感情,强加管教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过,大多数中国人传统的解决方式都是李玫瑾的“中式干预”,孩子不听话爸爸妈妈就要立规矩,也许是讲道理让孩子吃饭,也许会激进把游戏删除,强制戒掉游戏瘾。孩子成长中出现误区,家长要及时干预改正,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威信,赢得孩子的尊重。

结论:不论“西式放养”还是“中式干预”,适合孩子的只有一种

尹建莉“西式放养”和李玫瑾的“中式干预”相比来说,中国的父母更偏向后者。

主要原因还是代代流传的观念习俗,在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身边的安全隐患随处可见,爸爸妈妈只有把孩子放在身边才最安全,但是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也是为什么中国孩子比西方孩子受挫能力弱的原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式教育毕竟是国外的东西,肯定会和中国的教育产生冲突,也不能全盘否定,只能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每个孩子都不同,育儿书上的理念都是泛泛而谈,不能盲目照搬,适合孩子的只有一种,父母要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教育方式。

今日话题:尹建莉“西式放养”和李玫瑾的“中式干预”你更赞成哪种?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