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痛风病人用药要注意这7点(痛风必看)

2019-07-04   储护士来了

痛风是个跟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近年来痛风患者越来越多,而夏季是痛风患者的一个“高危期”。你稍微对自己负点责,就应该花几分钟看看。

痛风什么时候用药?

1、急性发作期

急性期用药一般以消炎止痛为主,一般这类药物有:

  • 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 碳酸氢钠用于碱化尿液,对于急性期痛风发作也很有帮助。痛风发作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它的自限性。一般认为2周左右就会缓解。

2、慢性期治疗

在诊断痛风后,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等。

  • 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方可开始降尿酸治疗。
  • 血尿酸应长期控制在360μmol/L(6.0mg/dl)以下;
  • 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尿酸需控制在300μmol/L(5.0mg/dl)以下。降尿酸治疗须终身维持。

药物的副作用需警惕

1、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的特效药,越早用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

不良反应:

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及食欲不振,发生率高达80%。长期服用者可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出血性胃肠炎。

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

肝肾损害、肌溶解、脱发等现象也可能出现。

2、 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的有消炎痛(吲哚美辛片)、扶他林、布洛芬,以及新型止痛药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和塞来昔布等。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肾损害(血尿、血肌酐升高等)

凝血障碍

过敏反应(荨麻疹和哮喘最为常见)

水杨酸反应(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

3、糖皮质激素

不建议首选,只有当上述两类药品无效或肾功能不好时选用。使用时可选用泼尼松或甲泼尼松等中效激素。该药撤药后易发生反弹,不宜长期使用。

不良反应:

短期可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反应;

长期可导致向心性肥胖、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胃溃疡等。

4、别嘌醇

成人初次剂量 50 mg,每周可递增 50~100 mg;常用剂量 200~400 mg; 严重痛风者每日可用至 600 mg。维持量成人每次 100~200 mg。

如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60 mL/min 时,别嘌醇应减量,推荐剂量为 50~100 mg/d,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15 mL/min 时禁用。

不良反应:

过敏。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 2%~5%,可呈瘙痒性丘疹或荨麻疹,也可为水疱性反应,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

胃肠道、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5、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的初始剂量20~40 mg/次。2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80 mg/天。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30 mL/min以上的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的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建议起始剂量为20mg,每日1次。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恶心和皮疹等。

6、苯溴马隆

每次50mg,用药1~3周检查血清尿酸浓度,在后续治疗中,每日50~100mg。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眼结膜发炎,风团、斑疹、潮红、瘙痒等皮肤过敏症;

尿意频增感,短时间的阳痿;

细胞溶解性肝炎(急性发作,比较难以控制)。

7、碳酸氢钠

碱化尿液,预防肾结石,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患者。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因中和胃酸,用药后出现胀气、胃肠道不适等;

高血压:钠离子含量高,长期应用可能导致高血压。

以上就是关于痛风用药,不得不说的要点!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包括高龄、男性、肥胖、一级亲属中有痛风史、静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合并代谢性疾病者;对于高危人群,我建议大家应进行筛查,及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