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浏阳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总结全市教育工作,分析教育发展形势。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黎春秋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打造全省先进、全国知名的新时代县域教育高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浏阳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黎春秋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浏阳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黎春秋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兴教强市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要把准教育航标,准确把握“九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将其作为推进教育发展改革大业的总方针、总遵循、总航标;要坚持教育优先,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做到优先谋划、优先布局、优先保障、优先落实,以教育发展的优先促推全市发展的率先;要补齐教育短板,对于教育资源有待优化、师资队伍有待优化、评价体系有待优化等短板,必须高度重视、着力补齐。
黎春秋要求,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奋力开创浏阳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教育、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关键招数,改出动力、改出活力、改出质量;要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追求,突出普惠化、突出均衡化、突出特色化;要把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涵养高尚师德、练就精湛师艺、锻造一流师资。
黎春秋强调,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落地。要扛牢大抓教育的责任,各级党政负责同志都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牢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完善长抓教育的机制,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机制、人才引进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等;要凝聚共抓教育的合力,在全社会进一步浓厚尊师重教的氛围,特别是新闻工作者,要加大对优秀教师及名师名校的正面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常态化,让教师在浏阳真正有地位、受尊重。
会上,浏阳市教育局、浏阳一中以及优秀教师代表沈申文分别做主题发言。
市委副书记邱山东主持会议。市领导吴敏、周文舜、邓阳锋、郭瑞、李爱民、刘仙娥、邓雪琴、廖伟平参加会议。
新闻加点料
着力建设现代教育强市
描绘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新蓝图
浏阳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16所,其中普高15所、职高6所、初中54所、小学305所、特校、进校等其他学校4所、社区学校32所;幼儿园415所,在校学生18.8万人(2019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是湖南省基础教育大县。
近年来,浏阳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扣“规范、提升、优质、均衡”四个主题词,着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年新建14所学校
为解决当前城区和中心集镇学位紧缺问题,2016年以来,浏阳投入十余亿元,新建了长兴湖小学、李贞小学、浏阳一中高新区实验中学、道吾学校、百宜小学、长郡实验中学附属小学、金刚昭明小学、澄潭江大圣完小等14所学校,有效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城镇“上学难,大班额”问题。
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小学部新校区 张永红摄
同时不断加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五年内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2所,评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78所,浏阳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达到82.4%,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据统计,2014年至2018年的五年间,市级财政投入35亿余元,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总量,农村学校旧貌换新颜,城镇大班额的问题也得到了初步解决,浏阳教育实现大投入、大改革、大发展、大跨越。
教师年平均收入提升至14.9万元
自2012年起浏阳坚持每年由市领导带队到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部属院校招贤纳士,为教师队伍优质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8年,浏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浏阳市“专业英才千人计划”实施方案》,计划每年引进教育英才50人。此外,在招录定向公费师范生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公开选调浏阳籍外县市教师计划。
据市教育局统计,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浏阳累计招聘教师2800余人。
2019年度城区学校见习教师工作总结会议。 潘梦芝摄
人才引得进,还要留得住。通过发放乡村教师、班主任和乡村校长岗位津贴、边远山区教师津贴等,浏阳教师年平均收入从2013年的8.9万元提升至2018年14.9万元,教师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建设教师公租房、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发放困难教师慰问金,举办大龄青年联谊相亲活动等一系列“留人”举措的实施,则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教师幸福指数持续上升。
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点
近年来,浏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品格教育,通过完善德育序列化项目化推进机制,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深层次推进品格教育等德育项目化建设。
浏阳高标准创建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39所学校自编了环保教育校本教材,浏阳一中获评省文明校园。
浏阳市2019年中小学“三独”比赛现场 教育局供图
统筹推进特色建设,浏阳三中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浏阳六中荣获“全国特色办学先进集体”,金刚中学荣获“全国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点,浏阳特色教育已形成“百花齐放”态势,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据统计,仅2018年,浏阳教育系统获国家级竞赛奖励共277人,省级奖励1680人,长沙市级奖励4700余人。
成功创建“省平安校园先进市”
长期以来,浏阳坚持将教育公用经费的20%用于学校日常安全和“三防建设”。以高标准创建“省平安校园先进市”为抓手,五年来,浏阳投入近15亿元,大力改善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和校舍条件,完善学校食堂硬件及内部设施,升级打造“明厨亮灶”、实施健康饮水工程,推进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升级提档,积极营造和谐稳定、阳光安全的校园环境,浏阳获评“省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并成功创建“省平安校园先进市”。
浏阳中小学校食堂远程监控平台 潘梦芝摄
如今,浏阳教育从“基本满足孩子有学上的需求”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轨迹快速驶入,“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已然形成,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全市人民关注、关心、关爱教育的氛围已然形成。
来源 浏阳日报
责编 江卉 丨审核 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