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了,价格却卖不高?摸清市场,这两个案例能帮到你

2019-06-04   农视网

很多季节性水果都分小收成和大收成。大年庆丰收,但也可能没有足够的销路,小年价格高,也有时会遇到有价无货。同时,这类季节性水果往往有相同的“软肋”:保鲜期短、难以运输、产业链短、“看天吃饭”。

可以说,市场风险一直都在。那农户有什么新的应对措施?

“大年”卖出“小年”价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是中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享有“菠萝的海”称号。目前以曲界镇为中心的该县东部8个乡镇,从事菠萝产业的人超过30万人。每年的四、五月,当地菠萝丰收,一辆辆满载菠萝的大卡车进出菠萝园。

今年徐闻菠萝产销两旺,价钱也好。据统计,2019年徐闻县菠萝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71万吨,同比增长2.9%;单价1.2元/斤,总产值17.04亿元,同比增长45%;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增收3200元,同比18%。

“收成好,价格好”是如何实现的?

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当地没少在渠道品牌上发力。

今年3月,中国菠萝电商产地直供基地在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开业。电商渠道引来了更多客商的关注,生鲜物流也保证了品质配送。不到一个月时间,销量就已逼近400万元,每日线上交易量约7000件。

除了线上发力,当地还同时组织了徐闻菠萝推介暨产销对接大会,300多家采购商济济一堂。“大会之后,销量有了又一波明显上升”,徐闻县菠萝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线上线下客商云集,打破了产销两端的信息壁垒,通过了解客商的采购标准,种植户也开始明白如何顺应市场需求、按需生产,调整种植结构。

品种、品质、品牌是市场不变的需求。

徐闻菠萝产区的红星农场先人一步优化品种,并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种植“台农16、17”等优质品种,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和原产地认证,更早在2017年就成功注册了“红土金菠”商标,利用展会、网络等平台频频露脸,于是在短短两年之内,迅速走红——他们的菠萝每斤能卖到六七块钱,是普通品种的几十倍。

小年做到“两手抓”

对果农而言,大年不一定亏本、小年不一定赚钱,决胜关键在于品质。

由于气候原因,今年是荔枝小年。目前广东荔枝产量同比减产约40%,珠三角产区荔枝减产超六成。

市场供应减少影响荔枝销售价格,在很多消费者眼中,今年的荔枝种植户“肯定赚翻了”。可是事实上,小年要是抓不好产量和品质,遇到这种价升量减的情况,果农收入不会提高太多,大多数种植户收益一般,赚一点或刚刚保本,甚至还有一些是亏本的。

荔枝是一种很难伺候的树种,特别是荔枝树挂果时期,养分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养分太瘦,果子口感不到位,养分太足也让人头疼。以即将上市的著名中晚熟品种“糯米糍”为例,这种荔枝果肉极多,口感嫩滑味极清甜,有着独特的糯米香气,但是它的种植要求也很苛刻,挂果时养分一过就会掉果,很考验技术。

有专业人士提醒,部分种植户对“小年”价格抱有较大期待,但在管理上不能懈怠。

如今的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荔枝种植也需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有机肥施用、农药防控、果园密度等都有最适标准。如果要价太高,品质不足,市场接受能力有限,小年也可能出现卖不出去的问题。

市场瞬息万变,种植户的生意经应该是大年拼品质、渠道、品牌,小年抓品质和产量,从人无我有中胜出,这与其他行业追求差异化优势是一样的道理。

你觉得是这样吗?

来源:农民日报、南方农村报、中国电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