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许昌向“脏乱差”宣战,如今……

2019-11-27   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说起许昌城市创建工作,

不得不提自2001年开始的创“三城”工作。

创“三城”打开了城市创建的“任督二脉”,

从此,许昌走上一条天蓝、水清、景美的创建幸福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创建前,城市环境脏乱差!

王保良是许昌创建工作的一名“老兵”。

从最初的市创建办到如今的市创文办,

他见证了许昌19年的创建之路。

王保良说,

2001年前,许昌的城市基础设施较差,

城市管理不到位,

特别是火车站附近到处是泥坑、水洼。

(创“三城”初期,市老干部督导团二分团成员到魏都区劳动路某企业调研。资料图片由市老干部督导团提供)

“晴天黄土飞、雨天满脚泥”

是当时许昌城内街道的真实写照。

许昌也因此有了“许脏”的戏称。

当年的城市背街小巷几乎没有硬化,

冬天雪后的路面满是黑泥。

市民只能踩着砖块和石板才能走出胡同。

他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城市的公厕问题。

“当时,城市里的公厕数量比较少,且大多是旱厕,夏天满是蚊蝇蛆虫,又脏又臭,有些公厕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市民只能捏着鼻子如厕。”王保良说。

2001年,许昌拉开创“三城”大幕

2001年3月31日,新当选许昌市市长的毛万春郑重表态:“利用3到5年时间,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创“三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指挥部随即成立。

自此,许昌市的创建活动正式拉开大幕。

创“三城”成为许昌老百姓言谈中使用最频繁的词语之一。

创“三城”整治的内容是道路维修、硬化、绿化,

市容环境卫生治理,完善公共设施,

加强市场管理和交通秩序管理,

对临街建筑装饰、文化娱乐场所、饮食服务行业的整顿等。

(市老干部督导团成员在游园提供志愿服务。市老干部督导团供图)

王保良回忆, 创“三城”过程中,有3件事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件事是创建开始不久,全市大扫除,从各个庭院、单位中翻出的杂物堆成了山。他们协调小火车站,将这些垃圾运往禹州市的山沟里。“垃圾实在太多了,装了百十列火车,蔚为壮观。”

(市老干部大学学员在许昌火车站广场捡垃圾,支持城市创建。市老干部大学供图)

第二件事是,市领导特别重视民生,时任市长毛万春在公厕门前现场办公,开始了许昌最早的“厕所革命”。“领导亲自到公厕督导。创‘三城’过程中,公厕、下水道、路灯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老百姓从创‘三城’中得到实惠,创建是一阵风的‘谣传’不攻自破,创建工作越来越得民心。”

第三件事是,创建初期,我市客运中心在火车站广场一带,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全部集中在这里,七一路和颍昌路常造成拥堵,为此,我市决定将分流客源,成立东、西、南、北四个车站。“部分客车司机认为新的车站离火车站太远,不同意分站,于是来到我们科室抗议静坐,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事实证明,车站分流的做法是正确的,新的车站缓解了火车站广场前的交通压力,更方便了市民乘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4年12月20日,

许昌市正式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6年1月,

建设部命名许昌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9年1月3日,

许昌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5年2月,

许昌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多年来,许昌创建工作硕果累累,

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如今的许昌,

满城碧水,流光溢彩;

街巷整洁,环境优美;

志愿服务,扶老帮困;

身边好人,弘扬新风……

看得到的文明创建成果赫然在目,

说不完的文明故事经久流传,

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

正在莲城大地徐徐展开。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来之不易,

让我们好好守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