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学生体育活动中猝死!这只“恶魔之手”正在伸向孩子,千万别大意


近日,小编被一则新闻吓了一跳!


12月6日滨州市滨城区渤海中学北校区一位14岁中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晕倒,紧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过医生初步判断是心源性猝死,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做医学鉴定。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过后会出具相关的警情通报。



“猝死”一词,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但多数人认为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事。


那么,一个花季年龄的孩子,为什么会在进行体育运动中,突然“猝死”呢?


而且,这还不止一例:


近日,广东佛山某高校21岁大学生郭某在操场跑步时,突然倒地不起,在经历心肺复苏、转院治疗后,始终回天无术。


2015年,某大学大一新生,下课后和同学一起打篮球,打着打着,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头朝前栽倒在地,很快猝死。


广东某大学大一男生小阳,在学校运动会上,跑完800米后,身体不适,瘫坐在地上,尽管被紧急送医,依然在急诊室内死亡。


据悉,近年来,我国“猝死”患者正越来越年轻化。


日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相关教授,研究了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发现心脏性猝死是猝死的主要类型,以中青年为主,冠心病是主要原因。

另有医生报告186例猝死病例中,18到30岁的竟然占到26.9%,甚至18岁以下的猝死病例也有4例。

在医学上,还专门有个名词: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总之,在猝死这个问题上,年轻人并不是高枕无忧。



年轻人不能忽视的猝死信号


“猝死”看似突发,其实有迹可循,提前了解发病前症状,有助于避免悲剧的发生。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平时的状况,当孩子出现以下5个信号时,需高度警惕:


与活动相关的胸痛


如果症状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能为心绞痛发作,要警惕发生急性心梗猝死。


有的患者可能不会出现典型的胸痛表现,可能是胸闷难受、肩膀疼、后背疼、胃疼、牙疼等。



不明原因的症状改变


若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次数增多、症状加重、不易缓解等,要高度警惕心梗。


比如以前吃1片药可缓解症状,现在吃2片也不管用,以前休息5分钟就好,现在要休息更长时间等。



毫无征兆的心慌胸闷


没有心脏病的人突然出现胸闷、心慌、不明原因的难受;不活动时也憋闷、喘气困难;每天规律胸痛,比如吃饭后、睡觉前等,也要怀疑可能是心肌缺血,要及早检查治疗。



头晕乏力、心慌


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表现,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神经系统在呼救。



另外,因熬夜导致的猝死,在青少年群体中,逐渐成为主要原因。


2018年7月,一高校19岁大学生连续两晚通宵打麻将,第三天去考试时突然倒地死亡。


21岁某大三学生小陈在宿舍中意外离世,事发前他的身体状况并无出现异常,其室友怀疑是小陈长期熬夜学习、打游戏等导致严重休息不足所致。


从农村到城里打拼的24岁快递哥小武,为了多挣钱贴补贫困的家庭,不分昼夜长期熬夜工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最后却在电梯内猝死。


突然晕厥


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尽快去医院查明病因。



正确的心脏复苏(CPR)


要知道,心脏骤停后的四分钟内,是猝死的黄金抢救期。


一旦错过这黄金4分钟,脑组织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超过10分钟,存活几率将无限趋近于0。


因此,家长和孩子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你要判断对方是否心脏骤停。



如果没有脉搏就说明心脏骤停,需要马上进行抢救措施。



接着,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注意!一定要让患者平躺在平实坚硬的地面。



14岁学生体育活动中猝死!这只“恶魔之手”正在伸向孩子,千万别大意


不光姿势和按压位置一定要正确!力度和次数也要到位!




如果力道过轻,反而没有作用,会耽误急救。按压时充足的力道才能保证血液输送到大脑。



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操作对了,可以看到对方胸部会膨起。这时松开他的鼻子,口唇离开,让他把气体呼出。



如果对方恢复呼吸和心跳,让他侧卧,等待救护车到来。


如果没有,需要不停反复“压胸30次+人工呼吸2次”,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只要操作正确,哪怕你不是专业医护人员,也许就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日常多注意


除了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在“猝死”逐渐向孩子群体蔓延时,注意孩子的日常习惯更为重要。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英国《自然》杂志登载过一篇研究论文,显示:充足的睡眠和心血管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心脏病患病风险增加。


运动要适量


运动过量时,全身耗氧量增大、心脏做功增加。如果出汗太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供血不足,很容易出现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此外,运动时动作过于剧烈,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风险,引发心肌梗死。


注意体重


目前认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的四高人群是猝死高发人群,平日里一定要给孩子合理饮食,注意孩子的体重。


关于“猝死”,目前的医学可能无法粉碎这个“恶魔”,但我们依然不能任由这只“恶魔之手”伸向我们的孩子,平日里多注意孩子的身体情况、规律饮食、适当锻炼、合理作息,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平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3Ws-G4BMH2_cNUgYb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