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HyperAI超神经
责编 | 晋兆雨
头图 | CSDN下载自视觉中国
去年 10 月,浙江理工大学的特聘副教授郭兵,因拒绝刷脸入园,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院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由动物园入园方式,引发的隐私探讨
案件概要:
双方协商未果,2019 年 10 月 28 日,郭兵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年11月3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
一审判决结果:
近日,杭州市富阳人民法院对该案件作出一审判决。
11 月 20 日下午,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原告郭兵与被告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世界)服务合同纠纷一案。
此前该案于 6 月首次开庭,但未作出判决
本次法院判决结果如下:
法院观点 :
我国法律对于个人信息在消费领域的收集、使用虽未予禁止,但强调对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即:
法庭给出以上判决结果,根据如下:
判决根据一:
消费者知情权与个人信息自主决定权,未受侵害
本案中,客户在办理年卡时,野生动物世界未对消费者作出不公平、不合理的其他规定,因此客户的消费知情权和对个人信息的自主决定权未受到侵害。郭兵系自行决定提供指纹等个人信息而成为年卡客户。
判决根据二:
野生动物世界单方变更合同,属违约
判决根据三:
野生动物世界采集原告照片信息,不具正当性
综上,法庭依法作出前述一审判决。
但是对于此次审判结果,原告郭兵并不满意。11 月 20 日晚,郭兵表示,由于其大部分诉讼请求未得到法院支持,将继续上诉。与此同时,郭兵也呼吁大家对于人脸信息谨慎使用。
明年实施的《民法典》,更强调公民隐私
今年 5 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民法典》,也再次强调了个人信息的保护,专章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典》人格权编中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民法典》
不过,新版《民法典》将于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在本案判决并不生效,也无法援引,另外由于本案的具体情况,仍聚焦于野生动物园的合同违约行为。
技术的创新不可避免伴随着缺陷与风险。此前央视就曾报道,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上 2 元,就可以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这些照片中都是私人生活照、自拍等。
这些 信息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被谁利用、如何利用,这背后甚至已经形成一条极为精细的黑色产业链。
相信随着公民意识的加强、立法的完善、商业操作的规范,我们能更快看到新兴技术被合情合理地勘定应用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