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动物用嘴叼孩子走路,食草动物让孩子自己走,为什么会这样?

2020-09-11   紫侠

原标题:食肉动物用嘴叼孩子走路,食草动物让孩子自己走,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动物来说,哺育幼崽都是保证种族延续的必要过程。但是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在对待幼崽的方式上是不一样的。比如食肉动物,在幼崽小的时候都会用嘴叼着幼崽走路,而食草动物就没有这种功能,比如小羊,小牛从生下来就要学会自己走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食草动物用嘴叼着幼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首先我们来看食肉动物。

在自然进化的序列中,食肉动物相比食草动物更加高级,得益于它们的尖牙利爪,食肉动物可以以食草动物为食,而食草动物只能在生物链中屈居末位。相比食草动物来说,食肉动物的幼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长大,参与到捕猎当中。所以食肉动物的幼崽们需要更长时间的照顾。

由于食肉动物本身需要到处游走捕猎,所以幼崽们只能呆在巢穴里,等待着父母的食物。遇到特殊情况,幼崽们需要转移阵地,而以这些小家伙的脚力,明显是追不上的,在这种情况下,食肉动物一般会采用嘴叼的方式,帮助幼崽们快速转移。

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北美高原上的狼,以及在我们家里被当成主子的猫狗,它们都会用这种方式来携带幼崽。对于这些动物来说,用它们发达的牙齿来做“载具”,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或许我们认为食肉动物的牙齿非常锋利,可能会伤害到幼崽,但是这些动物知道他们叼着的是自己的小宝贝,而不是食物,所以它们会咬得很轻,不会对幼崽造成伤害。而且一般会选择小家伙皮毛比较松软的脖子位置,小家伙也很享受被父母叼着的感觉。

至于食草动物,就没有这样的需求了。

和食肉动物不同, 食草动物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部分的食草动物没有巢穴,它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比如羚羊,野牛,这些动物的幼崽生下来几分钟后就会走会跳,能够跟随父母的脚步在大草原上行走。食草动物没有像食肉动物一样发达的犬齿,而且叼着幼崽逃跑,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面对危险,食草动物的幼崽会紧跟大部队的身影,被围在中心位置保护。

当然,也有一些沉迷巢穴的食草动物,比如兔子。为了躲避危险,兔子认为逃跑不是好办法,躲在地下才是王道。所以它们一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躲进洞里。兔子的幼崽也是一样。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存模式,兔子们成长的速度很快,当然也不需要父母额外的照顾。

这就是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不同的生存之道。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