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业余来说,不存在标准的动作——从陶菲克杀球说开来

2019-12-24   龚伟杰

有图有真相,大家一起来看看陶菲克教科书一般的杀球动作示范(我说陶菲克的动作标准,估计没有人反对吧)。以前只是为其动作的舒展大方、充满力量感而震撼,最近由于一直伤病,涉猎了很多运动康复方面的知识,又因为健身的缘故和一些教练有所交流,对这个杀球动作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来看看陶菲克的肩关节柔韧性。从图中可以看到,其杀球引拍的时候,大臂是明显后展到头的后部,大概和身体所在直线形成了约30度的夹角。这个活动度是相当的惊人,我自己尝试了多次,大臂基本伸到头部平行的位置就到极限了,相对而言,手臂的挥动加速的距离就会少了很多。

其次,再来看看他的肘部柔韧性。同样,在这个动作下,其肘部向后倒的程度快要接近水平,我倾尽全力尝试的话,大概能到60度。。。。。

最后,看看他的手腕灵活性。其握拍的拍杆基本可以垂直地面,这固然和前面两个因素有关,但他的手腕活动度也是超过常人的。

好吧,起跳高度什么的我就不谈了,仅仅从肩膀、肘、手腕的灵活度方面略加展开,就发现了专业和业余之间那巨大的差别。以陶菲克如此的灵活度,其挥拍加速的路径会比一般业余的要长不少,再加上其出色的爆发力,最终的结果就是球速方面的天差地别。

我指出这方面的差别只是来提醒一下业余学球的各位,专业和业余身体素质方面的各种差别是巨大的,每个点上的差别积累起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不要盲目照抄专业运动员所谓的标准技术动作,每一个标准的动作后面可能是对身体各项素质的全面要求。我们既然没有那样的身体条件,就应该正视自己的力量、柔韧性等限制,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当然,如果有志于更上一层楼的球友,可以在身体的各项素质方面加以努力,尽量让自己更“专业”一点。

PS:看了球友们的一些回复,简单回答一下:

首先,只是以柔韧性作为例子来说明所谓的标准技术动作是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要求的,不要盲目照搬专业。其次,就文中提到的肩膀、肘、手腕的柔韧性,小朋友一般应该都可以做到,如果他能够跟随教练学习,应该可以掌握所谓的标准动作。对于成人的话很可能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了,毕竟一般成人柔韧性下降,是很难做到的。在健身房见过大多数人是很难达到这样的肩膀柔韧性的。一句话,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从就好,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开心才是最重要的。来源中羽:球龄七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