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中国最火的影视作品,既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也不是《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而是一部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投资公司制作,由网飞负责发行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纪录片的剧情很简单,讲述的是中国福耀集团在美国开设玻璃制作厂,雇佣美国工人,利用中国式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盈利的故事。
福耀集团是一家福建企业,董事长曹德旺是福清人,几乎是小编的半个同乡(小编的母亲是福清人)。这家企业在福建相当有名,也是当年的"全国首善"(曹德旺当年捐了很多钱)。曹德旺到美国开厂,当年可是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论。很多不了解汽车行业的媒体和网友在网上声讨他。其实,这些媒体和网友对汽车行业完全不了解,就是凭着脑回路想当然。汽车企业极为依赖上下游供应链,因此许多汽车上下游企业基本喜欢把厂设立在离汽车厂近的地方,这样突出的优势就是物流便捷,供货迅速,尤其是像福耀这样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来说,物流距离的远近直接影响到玻璃完好率。
曹德旺自己当年也曾经说:"美国除了人工成本,其他费用都比中国要低。"此言非虚,不过也都是场面上的话,在美国开厂就能够直接向在美国的通用、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美国的人工成本是中国的三倍,相比而言电价是中国的60%,天然气价格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但是实际上,从成本考虑并不比在中国便宜。但是因为可以直接供货,毛利率与中国几乎相等或者更高。所以,只要你不是脑残,基本都能看出来,在美国开厂的关键是解决美国工人问题。
在一开始,许多美国工人还很感谢曹德旺在美国建厂,给他们带来了工作,让他们又有事可做了。虽然当年他们失业时,时薪高达29美元,而现在时薪不到13美元(美国最低时薪大概是9到12美元不等)。很多美国工人还和来指导他们的中国工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他们邀请中方员工到家里做客,并发现中方员工普遍都喜欢玩一样东西:枪。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美国工会组织的介入,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显现。包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甚至包括工会效率。中方对美国的工会组织的看法基本比较一致,就像曹德旺在纪录片中说得那样,如果他们进来,我们就关厂,因为这极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对于美国的工会组织,其实许多工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工会组织确实能够保护到工人的一些工作权益,但是另一方面,工会又成为了工人生产效率底下,自由散漫的温床。从一个夸张的角度来说,美国工会实际上片面造成了美国工人"吃大锅饭"的局面。而在纪录片中的工会,则是美国最为老牌的工会之一: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
针对UAW的介入,福耀并没有坐以待毙。中国人的商业智慧出色的展现了中国人处理事情的高超手段。福耀分三个方面应对:首先是采用利益将工人进行分化,明确鼓励服从加班的工人可以涨薪两美元;其次,雇佣美国反工会组织LRI对工人进行统战;第三,就是找理由将加入工会的一些"刺头"开除掉。
最终,在2017年由美国劳资委举行的一场就福耀是否要设立工会的投票中,以444票赞成,868票反对的结果宣告福耀战胜了UAW。2018年,福耀在美国开创的工厂也顺利的扭亏为盈。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这部纪录片是由奥巴马出资的公司拍摄的,其本身的意义是想作为一部"宣传片"。然而这部纪录片却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美国制造业,中低端工业走向衰败的原因。很多人说难道是工会组织引起的?其实也不是,根据美国2018年的数据,真正加入工会的工人只占劳工比例的10%。纪录片中把反工会组织说成是一个生意。事实上,在美国搞工会组织也是一个生意。生意与生意之间的博弈,肯定不是劳工所增长的那些微薄的工资,背后还有更大的利益组织。但是,美国工业的衰败的根本原因乃是不再有企业家,不再有资本家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你一个劳动工人累死累活一天干八小时,时薪不过12美元,一个在城市理发洗头的托尼老师,一个小时赚24美元,你会愿意继续干下去么?
只是,美国的衰败并不一定是中国的成功,因为,更大的一个时代浪潮正在滚滚而来。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