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郑佩佩男友,不认亲儿子,亦舒的半生比她的小说更精彩

2019-11-08     平行侃娱乐

【作者:小姐姐叶公子】第181篇

期待每一位读者的关注和点赞,感恩。

早期的女性作家中有两个人最知名:亦舒和琼瑶。

这两位都是写言情,一个霸占台湾市场,一个称霸香港文坛。

二者毫无交集却有诸多相似之处。

琼瑶和亦舒,一个爱上自己的老师,又抢了别人的老公;一个则抢了闺蜜的男友,还不认亲生儿子。

两个大才女的小说,曾霸占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她们构造的小说江湖中,我们感受到爱情、青春和撕心裂肺。

虽然这两位在文坛并驾齐驱,但亦舒却直接讽刺琼瑶道:她的东西是给小女生看的,提了都多余

今天,我们专门聊聊亦舒,聊聊她比小说更精彩的人生。

——叶公子留

01

亦舒笔下的女主角都带着浓烈的个人特色,自尊自爱、精明睿智,既像火焰一般炙热,又如水流一般冷静。

自古说酒品见人品,对一个小说家来说,她笔下的人物或恰是她生活的折射。

亦舒,原名倪亦舒,乳名阿妹,是大文豪倪匡的妹妹。

亦舒家的籍贯是浙江宁波,但她却出生在香港,5岁时才跟随家人定居香港。

亦舒自小记忆力惊人,看过的名著经典都可以说个八九不离十。

尽管很聪明,但亦舒却不太喜欢念书,因此经常被老师罚站,为了应付老师,她总是会在开学前就将整本语文书背下,以此来应付老师的检查。

恰是她这种“不太爱学习”的方法,让她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十岁时,她就已经饱览群书,颇有个人见地了。

再加之,大作家古龙、金庸都是她哥哥倪匡的好友,亦舒没事儿就爱跟他们屁股后边跑,环境对她的影响也颇深。

在哥哥倪匡的提点下,亦舒在14岁时就已经开始提笔写小说,而且她写的东西连倪匡都颇为欣赏。

15岁时,亦舒就已经出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甜呓》,同时有报社和她约稿连载,像《中国学生周报》这样的知名报纸也时常发表她的文章。

不几年,亦舒就成了香港的“大文豪”,倪匡提起妹妹亦舒颇有得色,曾和金庸等好友笑侃:

我们家阿妹现在可出息了,很多出版社为了和她约稿都找到我这里来了。

因为家里只有这一个女儿,从父母到哥哥倪匡以及金庸、古龙等都颇为宠溺她。

小时候的亦舒就如小公主一般长大,脾气很大,不太懂得忍让。

就连报社的编辑们都知道亦舒脾气大,轻易不敢催稿,实在没办法了才敢给亦舒打电话。

亦舒大小姐的威名在香港的各大报社广为流传。

02

早期的亦舒是人人羡慕的对象,家里的幺女又受宠爱,还早早的成了大作家,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孤傲。

鼻孔朝天的亦舒虽然自带“我不好惹”体质,但仔细观察或能发现她骨子里带着的自卑。

这种自卑多数来自外貌的影响,和身边的很多名媛小姐们比,亦舒长的并不出色:大圆脸、单眼皮、塌鼻梁、厚嘴唇,继承了父母身上的所有缺点。

少女最敏感时期,她总是疾言厉色的像个刺猬,高昂着头急匆匆而过,多数时候是想掩饰这种心理上的自卑。

或许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她小说中的女主角大多都是绝色,美貌、冷静而睿智,都是颜值当道的大美女。

亦舒在《玫瑰的故事》中这样描写女主:

长大后的玫瑰,打扮得高贵大方,连吐口香烟也特别妩媚,女人与烟比忧郁更忧郁,若有所思般的傻女人、等爱的女人、勾魂的女人,如斯的美丽,真的如戏中对白所言“美丽过美丽”。

每一句都好似亦舒对长大后的自己那殷切的期望。

从小备受宠爱,早早就出名,亦舒的人生起点很高,所以她非常讨厌“输”这件事。

但偏偏在念书这件事上,亦舒就没赢过,理科烂的一塌糊涂,让她非常有挫败感。

亦舒17岁中学毕业时,就再也不愿意去念书了,任凭哥哥倪匡和父母怎么规劝都无济于事。

父母的思想还停留在老一辈,问她:“不念书考大学,以后你怎么养活自己?

她铿锵有力的回驳道:“我写小说就能养活自己!

父母和哥哥无法,只能任凭她折腾。

倪匡的好友金庸正在为《明报》招聘记者,就邀请亦舒去了《明报》就职。

在《明报》工作期间,她倒是一点都不娇气,可以专访明星,也可以出去跑新闻,晚上还能写专栏和杂文,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亦舒的性格在这时已见雏形:任性洒脱又固执,只要她认定的事必定要去完成,一点都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说法。

因为她不喜欢“输”,她喜欢赢,赢得事业,赢得掌声,赢得夸赞。

后来,她的这些性格在感情中也颇为突出。

03

17岁的亦舒刚刚进入《明报》工作,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画家蔡浩泉。

这一年,蔡浩泉也才19岁,空有一身内敛的才华却生活窘迫,穷小子和才女的搭配颇有几分亦舒笔下爱情的味道。

当时的蔡浩泉经济上颇为拮据,于是和5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租了一间小屋子做工作室,几个年轻人有时画画有时写作,颇为合拍。

亦舒时常去这间小屋子里玩耍,男孩子们对“大文豪”亦舒早已久仰大名,能这么近距离的玩耍,自然欣喜若狂,无不对她热情有加。

唯有蔡浩泉,一直对她不冷不热,兴趣不大。

女人啊,骨子里都带点“犯贱”特质,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想征服,特别是亦舒这种“很想赢”,从不想输的性格,更为明显。

为了能“征服”蔡浩泉,17岁的亦舒放下面子,毫无顾忌的开始撩拨蔡浩泉。

没多久,蔡浩泉就再也无法装作冷酷的样子,成了亦舒的猎物。

刚在一起没多久,亦舒就和家人宣布要结婚,但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因为蔡浩泉家确实太穷了,一点都“配不上”亦舒。

但亦舒却以死相逼,甚至背着父母家人和蔡浩泉在尖沙咀的一家饭店摆了酒,请了身边的朋友们,就结婚完毕。

就如亦舒在《喜宝》中说:

我曾经被爱过。我想,是的。他们都爱过我,再短暂也是好的。

短暂激情的爱并没有持续多久,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爆发,直到第二年他们的儿子蔡边村出生后,尤为强烈。

大才女亦舒本是天上的星,却为了落魄才子落到了地下,品味世间疾苦。

蔡浩泉尽管很有才,可那时的他也不过20岁,还没开始自己璀璨的人生,也没有很固定的收入,亦舒成了养家的那一个。

自小在衣食优厚的环境下追求精致生活的亦舒,渐渐对这种柴米油盐的生活心生厌倦。

争吵,成为这个家庭每日的固定曲目。

这段婚姻,直接影响了亦舒后来的价值观,特别是在金钱上价值观。

若说以前亦舒是不谙世事的大小姐,那现在的亦舒则是为人间烟火所累的妇人。

后来,亦舒在《喜宝》中说:

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

没多久,两个因为银钱经常吵闹的夫妻就分道扬镳了。

儿子蔡边村跟随父亲生活,亦舒潇洒离去。

刚离婚的几年,她还会偶尔回去看看儿子,但随着她认识了电影明星岳华,就再也不想和前夫有任何瓜葛了,直接断掉了那边的往来。

儿子蔡边村曾在纪录片《母亲节》中说道:

最后一次见母亲,是11岁那年。那天母亲买了机械人给我,一起看了电影《007》。

此后,在亦舒往后的人生中,好似删除了这一段,再也找不到任何踪迹。

多年后,当年的孩童蔡边村也成了一位画家和导演,也曾试着追问:

44岁的我,去寻找已65岁的母亲,并不算太迟,因为,我有一大堆的问题要问她。

可这些问题,他始终没有机会问出口,成为人生憾事。

亦舒始终是大文豪亦舒,是千万人崇拜的大作家,却永不可能成为蔡边村的母亲。

抢郑佩佩男友,不认亲儿子,亦舒的半生比她的小说更精彩

03

离婚后的亦舒,过得更加自由自在,她出版小说,写影评,做编剧,开始频繁和影视圈的人来往。

那时,她和著名打星郑佩佩是好朋友,两人时常厮混在一起,时间不久,就认识了郑佩佩交往5年的男友岳华。

不知是因为岳华确实太帅,还是因为抢来的东西才最好,总之,亦舒无可自拔的迷恋上了岳华。

亦舒曾在自己的书《亦舒为什么爱岳华》中写道:

亦舒心目中的岳华,也是一个好人。一张好人的脸,好人的性格。在她心中,他的好不要说是电影界罕见的,可能也是这个世界上罕见的例子。

恰恰是因为岳华太好,才让亦舒忍不住想要抢过来据为己有。

岳华开车去接郑佩佩,亦舒却毫不避嫌的座上副驾驶,到家之后,她还说自己有夜盲症,不能走夜路,需要岳华送她上楼才可以。

面对好闺蜜的男友,她却一点都不忌讳,毫不掩饰自己对岳华的喜欢和追求之意。

随后,郑佩佩逐渐疏远了亦舒,开始频繁和岳华吵架。

这段恋情的过程比亦舒笔下的小说还要精彩,让八卦周刊的记者津津乐道。

不久,亦舒就“赢了”,抢到了闺蜜郑佩佩的男友,好不得意。

而郑佩佩则远走美国,闪婚闪嫁,为自己的后半生埋下了悲惨的伏笔。

正如亦舒自己在书中所说:

爱得太狂,就像烈火一样很快烧完,最后只剩下灰烬。

或是因为对自身的不自信,或是因为她不信任岳华,两人交往之后,反而没有暧昧期爱的那么浓烈。

亦舒很忌惮郑佩佩转头再找岳华,总忍不住时时猜忌他。

岳华在《志云饭局》上回忆说:

若是哪家娱乐周刊刊登了岳华和郑佩佩的过往,亦舒就会用剪刀狠狠剪烂了他的西装,最让他恐怖的是,有一次亦舒竟然用一把刀插在他床上的心口位置。

细思极恐,不寒而栗。

这份爱,逐渐成为岳华的负担。

而郑佩佩虽在美国已经结婚,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内心郁闷之下就给岳华写了一封信,不料却被亦舒发现。

气愤之下,亦舒将郑佩佩的信件发布在了报纸上,不但毫不顾忌岳华的颜面,更是将郑佩佩的家庭推向了更不幸的深渊。

在这段感情中,亦舒对“抢来的爱”始终充满了不安全感。

她彷徨无措、爱而不得法,无时无刻不想宣示自己的主权,终于惹毛了岳华。

随即,岳华提出分手,再也不想和她有任何交集。

甚至放言:

伤害我没事,但是不能伤害别人的家庭,即使下跪,也无济于事。

《志云饭局》中,岳华自己都怀疑:“亦舒是否爱过我,我也不太确定。

或许,亦舒爱的是那种赢的感觉,那种征服的快感,那种我为女王的成就感。

分手后,岳华和亦舒再无来往。

而反观岳华和郑佩佩却做了一辈子的老友,弥足珍贵。

04

亦舒在《喜宝》中说:

我并不想走,我恨他的时候有,爱他的时候也有,但我不想走。

或许,这是亦舒对岳华最深情的告白。

纵观亦舒的前两段感情,都如飞蛾扑火,她肆无忌惮的用爱去伤害、去抢夺、去赢,却不得善终。

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棱角逐渐被磨平,渐渐掩盖起了身上的锋芒。

不管是生活,还是作品,亦舒逐渐开始变得温婉。

这或许得意益于她的第三段感情,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却安稳而平静。

不惑之年的亦舒认识了港大教授梁先生,两人携手相伴,老来育有一女。

移居国外的一家人极少关注外界的纷纷攘攘,他们投身都自己的平淡生活中,只关注一餐一食,再无年轻时的狠辣犀利。

有读者曾开玩笑的说:

亦舒师太开始安享晚年生活了,再也写不出以前的荡气回肠。

而亦舒则置若未闻,再也不如从前一般疾言厉色的驳斥,只有淡然一笑。

亦舒笔下的主角爱情至上,游戏人间,日日在寻求新欢旧爱,这个离去还可以寻求下一个。

女性无不是独立自主、冷静自爱的,她们在自己的生活领域里立于不败之地,不依附男人的享受人生。

男性则各个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善于钻营,他们不珍惜爱情,不值得女人信任。

亦舒用犀利狠辣的文笔拆穿这人间的善恶丑陋,在薄情的现实主义中又寄予她自己的理想爱情和追求,指明了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现状。

亦舒的生活如小说,而她的小说则如万千人的人生,最后可成全和依靠的,唯有自己。

叶倾城曾评价亦舒说:

她所讴歌的爱情,许是她不曾见过的。或者,根本没有人见过。

—END—

原创作者:小姐姐叶公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olL�g��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ooYW24BMH2_cNUgKA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