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妈妈“三个定则”的施行,我的焦虑缓解了

2020-01-07     十八点心理

来访者是一位男生,看上去将近20岁了。是由妈妈带到咨询室的,他看上去有很明显的焦虑症状,整个人的状态给人是焦躁的,而不是平静的。咨询室助理带领他们来到咨询师的咨询室内,顺便给他们倒了茶水,来访者在喝茶水的时候,整个手部是颤抖的。

咨询师运用热情的语言让来访者和来访者的妈妈感受到了亲切和温暖。来访者稍微感受到了这种温暖,于是手部不是很抖了,显得比较坦然点。


来访者的妈妈说来访者这种情况已经有半年了,这半年来,自己的儿子总是焦虑,而且有时候问他为什么焦虑,他也说不上来。自己当妈妈的也是非常着急,但也没有办法去帮助他,于是就带他来做咨询了,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他,缓解他的焦虑症状。

一般情况下,焦虑是带有一种莫名的恐慌和莫名的不安,内心产生一种焦躁的感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咨询师让来访者的妈妈先到咨询室外面等候,咨询师要先跟来访者做一个简单的沟通和交流。

咨询师询问来访者,第一次产生这种焦虑感是什么时候,是因为什么事件引发的呢?来访者说:“在半年前,自己要参加单位的一个培训考试,这场培训考试关系到自己的晋升。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自己的手部突然颤抖,突然大脑一片空白,不会做题了,于是就开始焦虑起来。”因为是关系到自己的前途考试,但是因为这次焦虑感而失利了,自己内心很难受,随后的时光里,自己就变得异常焦虑起来,而且成为一个常态了。


咨询师跟来访者解释道:“这是一个重大刺激事件引发的焦虑,而且这种焦虑感会让自己长期陷于那种不甘的状态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没有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走出来,而让自己深陷其中了。”那么对于自己目前的状态来说,首先需要解开当时的那个心结,当时考试手抖焦虑不是自己的错,而是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临时导致自己出现了状况。对于目前的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需要进行一个思维的调整。

咨询师继续运用认知行为技术帮助来访者矫正之前的不合理信念,在首次咨询要结束的时候,咨询师让来访者的妈妈进来,并让来访者的妈妈根据“三个定则”要求,帮助来访者缓解当前的焦虑症状。

第一定则:自己不抱怨、不焦虑。来访者已经很焦虑了,这时候如果妈妈还继续焦虑的话,那么就会增强来访者的焦虑症状,不利于缓解焦虑情绪。对于生活的种种琐事,来访者也不要进行抱怨,因为抱怨带不来任何事情的改变,相反会添油加醋。

第二定则:学会倾听来访者的诉求。来访者始终处于焦虑症状,那么整个人都是不安分的,是多动的,是需要一个宣泄口的。这时候作为妈妈,可以安慰来访者,让来访者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而妈妈此刻的角色是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不用去过多的评价和说出自己的大道理。让来访者感受到一种舒适感就行。

第三定则:帮助来访者制定长期计划。上次培训考试的失利是对来访者的一个巨大打击,但是从人生的长度看,这点挫折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点点小米粒而已,根本不用挂在心上。让来访者学会站在终局思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让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刻获得心中所想。


​来访者根据咨询师的认知技术调整,和妈妈的“三个定则”落实,来访者的焦虑情绪状态变得很轻微了,而且能够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每个人都有焦虑情绪,每个人的焦虑情绪都不一样,在一些重大场合下,很多人都有焦虑情绪。

在第二次回访的过程中,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感觉到一个大的变化。从刚开始来的颤抖,到现在的谈笑自如,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也是对自我情绪控制的一个提升。焦虑来了,不用太过紧张,相信有办法可以去解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mp-fW8BMH2_cNUg1M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