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战前周瑜如果不被诸葛亮所激怒,他会不会选择投降曹操?

2020-10-01   岁月的交错

原标题:赤壁大战前周瑜如果不被诸葛亮所激怒,他会不会选择投降曹操?

周瑜(图来自网络)

周瑜在赤壁大战前的举动非常奇怪,让人难以捉摸。如主张投降的张昭一伙听说周瑜回到柴桑,便立马找周瑜做投降的思想工作,周瑜回答说很好,我早有投降的想法了;张昭等才刚走,程普、黄盖、韩当一班誓死抗战的战将又来拜访,周瑜又说好,我正想着与曹操决战呢!接下来又来了众多文臣武将,但周瑜没再给他们明确的表态。此时的周瑜,给人的感觉似乎投降的想法更多一些,至少是摇摆不定的。所以,许多人就认为周瑜最终抗曹,是被诸葛亮所激出来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孙策(图来自网络)

其实,周瑜所有的举动已经暗示,就算吴侯孙权投降他都绝不会投降,他才是东吴最坚决的抗曹分子,原因有下面五个方面。

首先,从周瑜与孙策的关系来看,他们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实则是惺惺相惜的挚友。孙策与周瑜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共同平定江东而建立了东吴政权,两人的关系亲如兄弟,这从周瑜称呼孙策时直呼其字“伯符”便可知,古代只有好友才会如此相称,君臣这样相称的更是极为罕见的。能让孙策这样的豪杰如此看重,说明周瑜本身也和孙策一样充满英雄气概,两人才会如此惺惺相惜;另外,周瑜除有大才外,孙策必定更看中他的“大忠”,否则孙策临死前绝不会把整个东吴的命运托付给周瑜;另忘了,他们还是连襟关系。以孙策的知遇之恩、两人的挚友之情,周瑜是绝不可能投降曹操的——因为如果孙策还在世,也绝不会选择投降。

孙权(图来自网络)

其次,周瑜是一代有抱负的英雄豪杰。赤壁之战时周瑜年仅34岁,正是英雄有为的年纪,世人无不叹服他的才能。成为东吴抗击曹操的军事统帅后,像鲁肃、吕蒙、陆逊这些才俊,及先前对他很不服气的老资格程普,对周瑜的军事调度都很敬服。周瑜确有大才,也非常自信,他根本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在赤壁之战及其后的战争中,周瑜奇计百出,曹操手下的一众名将如曹洪等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多被他打得纷纷而逃。充满英雄气概、有才而自负的周瑜,又怎么可能投降曹操呢?

刘备(图来自网络)

其三,周瑜在大战前的一系列举动,说明他早已经决定抗击曹操。当孙权召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回柴桑商议抗曹之事时,使者还没来得及出发,周瑜却不请自到了。这件事很能说明周瑜抗击曹操的决心,因为周瑜是关心这件大事才来不及请示就回来了,但他绝不可能是赶着回来向别人表明自己想投降、支持投降。因为无论怎么说,投降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对于一名军队的将领来说主动表明投降那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周瑜若真的想投降,他完全可以在驻地等候通知,又何必主动来说呢?很明显,周瑜迫不及待地赶着回来,目的就是想尽早了解朝中抗战的情况,他要说服吴候和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抵抗。周瑜在对孙权分析战争态势时,说得详尽深入,这也说明了他对战争早已作了充分准备,抗战的决心也是早就下了的。

诸葛亮(图来自网络)

其四,周瑜对投降派和主战派不同的接待态度,也说明了他其实早已决定抗曹。周瑜其实对朝中大臣们的抗战态度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主要是想确定一下具体的实际情况。如张昭一伙来了,说了一通投降的理由,周瑜问:你们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吗?黄盖等主战派来了,周瑜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周瑜就是想知道主张投降和主张抵抗的人都有哪些、各有多少,这是关系到抗曹成败的大事,战前必须要把自己阵营的事解决好才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嘛。

周瑜对投降派是非常丞相鄙视的,而对战派却非常热情,这也说明了他抗击曹操的决心。张昭等投降派来访时,周瑜对他们的态度是“接入堂中坐定”;当黄盖等主战派来时,周瑜的态度变为“迎入”。一“接”一“迎”,反映出周瑜的一“冷”一“热”,他的抗战态度其实表露得非常明显了。

另外,周瑜把第三波来游说的人送走之后的态度是“冷笑不止”,按常理也可知他绝不可能冷笑有血性的主战派及其抗战行为,他无疑就是嘲笑那些欲投降的胆小鬼;对投降派笑的“不止”,更是说明在周瑜心里投降派是可耻到了极点了。后来在朝堂上,周瑜毫不留情地说张昭的投降言论很无知,要知道张昭可是东吴的元老,又比周瑜年长很多,周瑜这样批评张昭,也说明了他对投降派的极度痛恨。

对抗战派和投降派的不同态度,鲜明地流露出周瑜早已下了抗战的坚定决心。

曹操(图来自网络)

其五,周瑜是一名忠诚的爱国者。对于自己和孙策打下的江山,周瑜是无比热爱的,他绝不能接受把它拱手相让于曹操的情况出现,这从他对诸葛亮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周瑜一次次想杀了诸葛亮,是因为他知道诸亮实在是太聪明、太厉害了,葛亮的的存在是对吴国的巨大威胁。周瑜并不是因诸葛亮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嫉妒而想杀他,否则就不会主动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自己的弟弟,让诸葛亮来给孙权工作;周瑜丝毫不在意诸葛亮顶会替了自己的位置,他只关心东吴的安危,不计自己的得失。从这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度爱国的人,他为了东吴可以牺牲很多,这种情感让他投降曹操那是办不到的。

总结以上五点,我们可以认识到赤壁之战前,年青的英雄豪杰周瑜才华横溢,豪气冲天,且对东吴忠心耿耿,他是绝不可能对曹操投降的,他在战前就做了抗击曹操充分准备,抗战的决心坚不可摧。至于被诸葛亮所激而怒发冲冠,那是一个正常男人在尊严被挑战时的正常反映而已。诸位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