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星张国荣,童年最失落的,不是没那么多人疼,也不是没玩具

2020-08-19   楷旋娱乐

原标题:一代巨星张国荣,童年最失落的,不是没那么多人疼,也不是没玩具

“别人以为,张国荣打小就有那么多人疼他,是可以任性地把玩具随便扔的孩子。可其实根本不是”。

“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什么玩具......最宝贵的就是一部三轮车,那是一部小单车,会叮叮响的那种。”

在《不羁的风》一书中,张国荣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

意外吧?但最让人意外的是下面这句话:

“不过,这些对我的童年影响不大,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童年的时候从来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这让童年的我非常失落。”

什么?从来没有跟父母共同生活过?怎么回事?

原来,张国荣的父亲人称Tailor Cheung(张裁缝),在香港洋服制衣界很有名。有名到像加里·格兰特、马龙·白兰度、威廉·霍尔登等好莱坞巨星都曾专程光顾,到他父亲那儿定做衣服。他在香港中环经营着一家工厂,有两层楼,二楼是工场,一楼用来住人。父亲管厂子,母亲做文书,两人都很少回家住。

张国荣则住在香港湾仔,家里还有一帮哥哥姐姐,由外婆带着,还有两个佣人。张国荣在家里排行老十,兄姐们都比张国荣大不少。在张国荣看来,虽有兄姐,但仍然比不上父母的陪伴,“童年很心酸“。

这种心酸,让成年后的张国荣在偶然听到有家长虐待孩子的事情时,带着自嘲般的口吻说,“我想,小时候被爸爸妈妈打一下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我连这样的经历也没有,更别说星期天的时候和爸爸一起拿着相机去外面照相了。”

孩子想跟父母在一起,哪怕是被父母打一下,也觉得是幸福。可做大人的,偏偏要去干工作、忙事业。我们当然可以跟孩子解释:是为了给你赚钱,给你更好的生活,但正如主持人孟非说的,大人有没有问过孩子,在孩子心中,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

张国荣还谈到他与爸爸之间一件很讽刺的事儿:张国荣从小就长得很好看,大大的眼睛,鼻子很小,嘴巴红红的,像个公仔似的。有一次他到爸爸的办公室,在那里见到一些世叔伯。他们就问:“仔仔,你真是可爱啊,怎么样啊?爸爸有没有请你去喝茶啊?”

6岁的张国荣那时刚读一年级,就说了一句很怪的话:“我同他都不熟的!”

注意,这里张国荣回答时都没有称为父亲为“爸爸”,只用了一个“他”来指代。就好像这个男人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

不知你听到这里有什么感受,我是做妈妈的人,我听到这句话在时,心里一震:跟爸爸的关系,怎么就沦到了熟不熟的地步?!

但更让人吃惊的是,张国荣说,他爸爸“始终都对这句话都没有反应“,之后照样这样对他。

张国荣可能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刻,都在等待父亲的回应吧?他小的时候就安安静静,2003年4月1日的他,选择像一只蝴蝶那样,从高空中飘下,依然是安安静静。

“我们不熟”,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当一个孩子用来描述和父亲的关系时,留给旁人的,只能是感慨和唏嘘了。

张国荣结束自己生命时才47岁。那时,他已是歌坛和影坛的巨星,无数的粉丝喜欢他、爱他,他对粉丝说,“我不喜欢别人叫我Lesie或张国荣,我喜欢大家叫我哥哥,因为很有亲人的感觉”。

“亲人”,你听听,他在童年缺失的,从不曾放弃寻找。可纵有亲人的“感觉”,却到底不是他最亲的人,没能留住他。

有些人很幸运,张国荣缺的,他生来就有——父母也许没有权势没有钱财万贯,但相信家人在一起的力量,所以,不远走,长相守。

就像我曾经写过的一位货车司机,以前是帮别人开车拉货,现在自己买了一辆车,只为有了车就能时不时开回家去,可以多陪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有时候会开夜路回去,为的是在女儿清晨上学前看看女儿。他说,“我女儿现在跟我特别亲。跟去年比,现在的我,应该算是一个好父亲了吧?

还有些人比较幸运,虽然童年没有,但伴随年岁渐长,心智渐丰,实现自我疗愈,并且下定决心不再让子女受自己当年之苦。尤其是那些被孩子叫“爸爸”的,深深知道肩上责任之重,绝不把照顾与陪伴的责任丢给妈妈。

就像大翻译家、作家和评论家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说自己“可怜我过了45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他的大儿子叫傅聪,一直在外求学的儿子,跟他聚少离多。

有一次傅聪在家长住,他说,“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的确,当父母的,最幸福的,就是经由陪伴,儿子女儿变了朋友。

而最不幸的,恐怕就是儿子女儿跟别人说,“我和他们不熟”。

感谢哥哥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经典的角色和歌曲;也感念哥哥为我们讲述他的童年,斯人已逝,生者警醒。为人父母,重任在肩!

欢迎关注我,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对姐弟的母亲。养育儿女的难和苦我懂,教育孩子的着急和心累我更懂。用亲身经历加实用心理学知识,与你分享,让你的焦虑少一点,成就感大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