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起郑爽,我就想说好惨一女的,只要她上热搜,十有八九没什么好事。
情商低、没演技,都是占据热搜的关键词,这不前两天又因为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成功带着男友张恒一起,再次喜提热搜第一。不过这次,并不是爽妹子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恋爱矛盾,遭遇了男友的冷暴力。
先来还原一下事件始末吧:
起初是张恒给郑爽买了几件衣服,结果郑爽试完后并不喜欢,悉数退回。这时候,张恒已经有点不高兴了,直言郑爽看不上自己的眼光。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他俩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其中服装品牌是郑爽想做且特别在意的一块,但由于她无暇顾及,一直是张恒负责。这天,当张恒拿着样衣给郑爽过目的时候,却被她一一否决了。审美不同,让矛盾再次升级。
张恒愤怒的点在于,之前这些样衣设计都是大家一致通过的,如今郑爽一句话,就让整个团队的努力付之东流。
单就这些,也说不上来谁对谁错。毕竟审美这件事儿,本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且关于衣服品牌,郑爽从受众角度出发,没错,张恒从团队出发,也没错。
但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让大家不那么淡定了。
察觉到男友有点生气以后,郑爽采取了很多动作——小声询问对方是不是不开心,并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主动牵住男友的手,试图缓和尴尬的气氛。
但这波主动,换来的却是张恒的臭脸相对,拒绝沟通。以翻旧账开始,以“跳,不聊了”结束。之后,车内只剩下呼吸声和郑爽的低声啜泣。
看到这,爽爸怒了。直言“自己都没让女儿哭过,而且郑爽已经改变很多了,而张恒还不理不睬”。
同在观察室里的papi酱也有点看不下去了。她认为,张恒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但他没有。
“张恒的冷战,是把所有的沟通通道统统关闭,我也不看你,我也不和你说话,不和你牵手,不回应你任何情绪,这样其实挺不好的。”
很多人看完节目后,都很同情郑爽,因为不少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类似的经历。调查显示,70% 以上的家庭都有过或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如果说情绪能伤人的话,冷暴力绝对占据榜首。它就像一颗毒瘤,存在于任何一段关系里,随时都有病变的可能性。
02
究竟有多伤人呢?
从郑爽的那句话中,就能得到答案——
“他一给我摆臭脸,我就想哭。”
冷暴力就是能完美的达到这种效果,那种持续叠加的伤害,能让人陷入一种情绪失控的状态:失落、不知所措、自我怀疑和贬低。如果说暴力能一招致命,那冷暴力大概相当于......凌迟处死吧。
有一部电影《无问西东》,就是冷暴力的典型。
许伯常和刘淑芬有婚约在先,彼时两个人情投意合,刘淑芬用自己的工资供许伯常读大学,一切都沿着既定的轨道向前走。
但没想到,许伯常上了大学后,有了更高的学问和见识,逐渐对刘淑芬没了爱意。大学一毕业,他就跟刘淑芬提出分手,当然,分手未遂,刘淑芬用刀逼着他结了婚。
这本就是一段强求来的婚姻,婚后生活自然也格外拧巴。
许伯常对刘淑芬的冷,深到骨子里,也体现在了生活细节里。
不仅少言寡语,还在本来就不大的房间里,放了两张床,分开睡、分开吃、用的碗和杯子都要分开,这一条条用冷漠拉起来的分割线,无时无刻都在刺激着刘淑芬的神经。
她敏感易怒,性情大变。许伯常的冷漠让她招架不住,渐渐演变成用家暴与之抗衡。
许多人同情许伯常的遭遇,面对妻子的暴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只有当事人知道,这种伤害从何而来。
有一段对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刘:外人只看到我打你骂你,却不知道你是如何打的我。
许:胡说,我什么时候碰过你?
刘:你不是用你的手打的我,是用你的态度。结婚这么多年,家里所有东西你都分得清清楚楚,你是你的,我是我的。你让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精神分析学家玛丽·伊里戈扬说:
冷暴力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虐待。施虐者不会通过殴打等暴力手段解决矛盾,而是从心理、精神和情感方面对受虐者进行虐待的一种方式。
这就是冷暴力最可怕的地方,它虽然对你的身体毫发无损,却能让你的内心千疮百孔。那种精神折磨,足以消磨掉一个人对生活的全部向往。
03
虽说伤害巨大,但却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遭受冷暴力的人,即便知道自己正在被伤害,却仍旧离不开。
就拿郑爽来说,48小时内因为冷暴力,上了三次热搜,每一次都有一堆人在评论区提醒她遭受冷暴力了,并劝她分手。
恋爱这么久,张恒总不是在节目中刻意表现自己冷暴力吧,这么招黑的做法,没有人傻到刻意为之。所以,冷暴力应该不是第一次,那郑爽能不知道吗?但她却像个叫不醒的人一样,依旧沉浸在恋爱中无法自拔,为什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冷暴力并非一直持续,一旦事情过去,又给人一种可以改变的错觉。
前一秒,郑爽还在默默流眼泪,下一秒张恒一个拥抱,就让郑爽不自觉的夸赞他:我就喜欢你的负责任。第二天,两个人就恢复到了小情侣打情骂俏的状态。
你看,恋爱中的人就是如此,一巴掌后面的那颗糖,往往能甜的让人忘了疼痛。
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人是被伤害怕了,形成了低自尊人格,认为自己很难重新开始。
知乎上有个网友在遭遇冷暴力后,分享了一段感受:
“我只知道从那以后,我害怕了所有付出,畏惧了所有接受。
因为我怕会让他们失望。或许我没有别人想的那么好,也不值得别人的喜欢。
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不想让任何人靠近,也不想靠近任何人。”
被打击多次以后,他们习惯将遭受的所有冷暴力,都归结于自己。因为自己不够好,才让对方冷淡、疏远。就算离开,也不会有人再接纳自己。
当然,就算冷暴力的伤害说了N遍,依旧有很多人不把它回事,尤其是男性。事实上,男性的确比女性,更喜欢使用冷暴力。
在《女儿们的恋爱》中,观察室的男性除了爽爸外,其他人看到张恒使用冷暴力时并不敏感,而是把这种行为归结于“不想争吵”、“不够成熟”等等。
所以其实在很多亲密关系中,对冷暴力的认知还没有那么强烈,它不像家暴那样,能产生拳拳到肉的痛感,一旦女性因为冷暴力试图争吵,多半会被判定为“矫情”、“无理取闹”,久而久之,女性也会自我怀疑:难道是我太作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跟家暴相通,比如害怕被报复,不想破坏自己的理想恋情等等。
04
但再怎么视而不见、不想离开,伤害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的臆想而消失。所以面对冷暴力,没有捷径,只能主动化解直到走出来。
学会识别,做出准确判读是第一步。
喜欢使用冷暴力的人,一般有这几种情况:
1、把沉默当成惩罚的武器
伊里戈扬说:
冷暴力,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展现。
保持沉默的一方,试图通过这种表现引起对方关注,让对方先开口求和,从而夺回关系中的主导权,他们当然知道这种行为带来的伤害,也认可这种伤害,这本身就是他们想要给对方的一种惩罚。
2、习得性无助,本能的逃避
在沟通开始之前,他们就预设了结果,比如对方不听、不理解,甚至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战火。在这种消极悲观的暗示下,沉默是金的念头越发强烈,不想说,不知道说什么,成了他们应对矛盾最直接的反应。
(注解:“习得性无助”是心理用语,是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
3、不够爱或者不爱了
以上,虽说都是冷暴力,但不同的心理动因,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有所差异,根据表现可以大概辨别出冷暴力的实质。
如果这段关系还有得救,那作为受虐者一方,也要适当做出改变。
当矛盾出现,对方启用了“沉默机制”,这时候就不要追着去解释,强迫对方给你回应了。越紧追不放,越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对方因为你的步步紧逼,对沟通更抵触,还会让你自己也陷入更糟糕的情绪里。
可以尝试转移一下注意力,看个电影、撸个铁、逛个街都可以,先避开这个受虐现场。倒不是说要以暴制暴,而是趁这个空隙,你可以自我调整,也可以更好的看清楚这段关系。总之,不要在不冷静的状态下做任何决定,包括分手和继续。
当然,如果认定这就是一段有毒的亲密关系,那就不要自欺欺人了。寻求有力的心理支撑,勇敢的从这段关系中解脱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心理支撑不一定来自于你最亲密的人,而是能够完全信任且让你觉得安全的人,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让你无所顾忌,也无所畏惧。
最后,颜姐想说,我们都不希望遭遇冷暴力,但如果我们遇到了,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都要记住:你很好,不要用自我怀疑为一份有毒的关系买单。好啦,关于冷暴力,你还有哪些想倾诉的呢?咱们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