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面对日军的轻装甲坦克,我国为什么不用燃烧瓶呢?

2019-12-02     左手枪炮右手玫瑰

首先介绍一下燃烧瓶。燃烧瓶,又称莫洛托夫鸡尾酒,是游击队等非正规部队常用武器,主要构造为:玻璃瓶,瓶内装有半满的易燃液体。其实最早使用土制燃烧弹作为武器的是苏联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应用,不过后来却被芬兰人发扬光大。


燃烧瓶的别名“莫洛托夫鸡尾酒”来自苏联的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二次大战时苏联入侵芬兰,芬兰士兵无论是人数或装备皆处于下风。面对红军的坦克,芬兰人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内战时,这种由苏联人支持的共和派人发明的燃烧瓶武器。

在苏芬战争中,苏联轰炸机曾用燃烧弹轰炸芬兰的城市和平民目标。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时,莫洛托夫宣称苏联飞机没有向芬兰人民扔下炸弹,而是向他们空投面包。芬兰军民便将苏联燃烧弹称为“莫洛托夫面包篮”,并将他们准备的这种燃烧瓶称为莫诺托夫鸡尾酒,用来招待苏联坦克。芬兰军方在之后持续的战事中大量生产燃烧瓶,以手或掷石器投掷。坦克车的尾部往往是防御薄弱的,当燃烧瓶在坦克的尾部燃烧时,可能令坦克的油缸爆炸。部分苏制坦克设有外挂油箱,很容易被从外面打开后点燃。当游击队在近距离以燃烧瓶快速突击,坦克车的灵活性不足应付,于是陷入被动。这亦是燃烧瓶在当时能成为成功武器的原因之一。另外一点,当时坦克主要采用铆接,车体密封并不严实,燃烧油十分容易流入,现代坦克主要采用整体铸造技术,燃烧瓶用处很有限。

抗战时期,虽然日军的小豆坦克装甲薄弱,但是我们没有斯图卡、没有88毫米火炮,没有铁拳,没有反坦克枪。甚至连战防炮、步兵炮等装备也较少。


抗战时期国内汽油全部依赖进口,洋油煤油也不大好搞!所以野战中我们军队很难收集燃烧瓶的材料。所以士兵很多情况下都是近身肉搏坦克!士兵拿着集束手榴弹或炸药包去炸坦克!更何况燃烧瓶对付装甲车辆的威力本来就被夸大了,想要接近有步兵掩护的坦克,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在当年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打得真的很辛苦。最后,向为国捐躯的抗日将士们致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M5VKm8BMH2_cNUg3f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