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国家队!海霞口播17分钟零失误,央视主播凭啥这么“横”?

2021-02-21     刀刀叨文艺

原标题:不愧国家队!海霞口播17分钟零失误,央视主播凭啥这么“横”?

央视主持又双叒叕上热搜了。

这回是海霞,起因是有网友发布了一则海霞低头念稿子的视频,将近12分钟、足足2813个字,顺畅流利、几乎没卡壳、没错别字。

不仅如此,海霞还多次抬头,自然地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落落大方,从容不迫,毫无紧张、手足无措之态。

结束时她的笑容依然是那么优雅动人。

有人说了: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照着稿子念吗?给个机器人读,谁读不下来呀?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播音专业的网友是这么说的:

“读新闻和不读错一样重要的是重音和节奏,要有轻重的区别信息,达到最好的传递效果”“现场拿稿,刚画完重音就播而且不错字”“新闻联播里什么都有可能出现,其难度可能仅次于让你念俄罗斯人的名字。”

专业素质高、心理素质好的海霞,收获网友一致的点赞:“强”!“稳”!

话题有4亿阅读量,不愧是国家队!不愧是主持生涯27年0失误的女神!

不常看《新闻联播》的观众,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主播要低头念稿子?

自从1996年《新闻联播》由录播转为直播之后,稿子往往提前10分钟才到主播手里。

而且越是重要的稿子,就来得越迟,有时甚至要到播音时,才拿到稿子,因此对《新闻联播》主播而言,直播的每一秒钟都堪称:“惊心动魄”。

就以海霞为例,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完美应对突发的“急稿”了。

此前,她还有一段长达17分钟的低头念稿,由于精神高度紧绷,念完之后脸色都有些发白。

康辉,曾经零失误口播22分钟的急稿,中间他一度说得嘴角起了白沫,镜头适时切了一分钟,回来之后康辉不仅喝了口水并且清除了白沫,嗓子还比之前更清亮,超神了!

用李梓萌的话来说,对每一位《新闻联播》的主播而言,任何一个人赶上这样的事情,都具备了“完美”驾驭的能力。

但是,并不是每个央视主播,从第一天坐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席,就拥有了这样的能力。

海霞和康辉,是中传的大学同学,1992年毕业直接分配进入央视新闻中心担任播音员,经过十几年磨练,康辉于2006年坐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席,而海霞是2007年来到《新闻联播》当主播。

他们俩都是工作极为严谨、出色的新闻主播,进入《新闻联播》之后,一两年的时间里,海霞于2007年、康辉于2008年先后获得了代表播音界最高荣誉的“金话筒奖”。

海霞和康辉,都是在三十四五岁的时候进入《新闻联播》,但生于1977年的李梓萌,2000年大学毕业进入央视,2006年来到《新闻联播》时——只有29岁。

作为资历最浅的《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有个绰号“贷款上班”,就是因为她刚加入《新闻联播》时,经常口误吃螺蛳,比如把“北斗系统”说成“北斗信筒”,每说错一次就要扣200元,扣着扣着连工资都扣没了。

李梓萌绝不甘心,在文字上做足功课:她在自己的化妆台镜子上,贴上了读音提示表,化妆的时候都在练习;

拿到稿件,第一时间就做笔记、画出重点;

就连被称为“行走的新华字典”的康辉,化妆台的镜子上,也有李梓萌的同款读音表。

博闻强识,任何技能都非一日之功,李梓萌经过苦练终于甩掉了“贷款上班”的帽子。

2020年2月12日,李梓萌因为在《新闻联播》中的一段8分钟的急稿上了热搜,重音停连处理得当,播报顺畅,不少观众为李梓萌鼓掌。

一次《新闻联播》开始前,李梓萌拿到了传真稿,眼看离开播还有不到10秒钟的时间,她匆匆地扫了一遍稿子,之后全凭个人平日累积的职业素养,播报完了十几分钟的紧急稿件,一字未错。

不过,像康辉、海霞、李梓萌这一批在2006年之后进入《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没有赶上这个节目“最惊险”的时刻——

那就是紧急稿件还用手写的年代,常常会有笔迹不清只有半个字的情况。

罗京和李瑞英,这一对搭档就曾经历过如此紧急的突发情况。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的罗京说,那一天的稿子是他有生以来“最急、最难”的一条稿子,十二篇满满的纸,复印的,有时候是半个字

“我们当天的中心主任,就蹲在播音台旁边,给我们一条一条、一篇一篇地递稿子,因为他也不知道后边还有多少篇。”

李瑞英说,她听见罗京第一声有颤音,之前从没听过罗京有颤音的,但是第二声罗京就稳住了。

他就像一个特别好的车,跑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就扒地的那种感觉,一下就底气特别饱满给扒住了,我就觉得特别安全,他一定不会错。”

李瑞英此时成了罗京重要的帮手,她把稿子传递给罗京之前,看哪个字不清楚,就描一下;如果有看不清楚或者叫不准读音的人名、生僻字,她就把字典拿起来给标上音。

可以说,央视《新闻联播》从1978年开播以来,经历了四代播音员,从40后的赵忠祥、李娟等人,到60后的李修平、杨柳,再到70后的海霞、康辉、郎永淳、李梓萌等人,他们几乎都有三个共同特质:

头脑极度清醒、高度的职业素质和不断的专业训练。

上图:李修平

据说还有个要求是“不能长得太漂亮”,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张颂教授说,“太漂亮反而会影响观众接受新闻”,只要求端庄大方,“上相”(上镜)就行。但这个上相有一个指标,那就是:眼睛一定要有神。

上图:海霞符合“不是太漂亮但眼睛有神”的标准吗?

上图:海霞符合“不是太漂亮但眼睛有神”的标准吗?

李瑞英,在儿子坠楼之后仍坚守岗位完成播音,曾被观众质疑“冷血”,殊不知,这正是新闻主播高度职业素养的体现。

高兴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不高兴的时候你得努力克制”,从1989年到2017年,在《新闻联播》工作了28年的主持人王宁说。

王宁说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新闻联播》播音,是2009年的那一天,他视为良师益友、朝夕相处的前辈罗京因癌症去世了。

那天《新闻联播》播出的罗京悼词,是王宁读的,导播间的其他同事们早已哭得泣不成声,王宁强忍了20多分钟,努力克制心中的悲伤,直到《新闻联播》结束,走下主播台,他才放声痛哭。

四十几年来,作为全国最具知名度、也最受关注的节目,观众们对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充满了好奇。

康辉就不止一次被问过:“你们在播新闻的时候,真的是上边穿西装革履,下边穿短裤拖鞋吗?”

还有人提问:“你们如果想要打嗝打喷嚏、咳嗽了该怎么办?”

康辉的回答太狠了、也太真实了:“通常情况下,在你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所有打嗝咳嗽这些事,都会被吓回去。”

如果翻开四代《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履历,会发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二十几年“零失误”,以完美的职业履历告别这个万众瞩目的主播岗位。

记得七十周年大阅兵的时候,康辉和海霞以字字铿锵的解说、详细的描述和认真的讲解,让全国观众对阅兵式的诸多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是央视的工作人员曝光了康辉和海霞在阅兵当天早上,吸着氧熟悉稿件的画面之后,全网观众都心疼坏了。

虽说后来康辉在《央视主持人大赛》笑着解释说:“我们身体没那么差,其实是在面对一个特别重要任务的时候,需要做好各种准备,吸氧的心理作用比实际作用还要大。”

做万全准备、防百密一疏,央视主播们的职业素养可见一斑!

某种程度上,人比机器更可靠,更能保证万无一失。李梓萌曾透露:之前《新闻联播》是有传送带换稿子的,但后来发现:人是最可靠的,于是现在康辉、李梓萌他们都是用手推稿子。

了解这一切幕后的故事之后,谁还说得出来:“《新闻联播》主播这活儿机器人都能干”?

今日主笔:某小刀。

@刀刀叨文艺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GSUyHcB9EJ7ZLmJxM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