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布横枝岗抢救性发掘成果
57座汉至清代墓葬,近500件(套)文物
为丰富人们对广州城市历史的认知
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
考古勘探航拍图
260粒水晶、玛瑙、琥珀等质地的珠子
管饰,带有“大兴四年”纪年文字的砖
宋代的带柄龙纹镜
……
这段掩藏在广州城地下
2000年多前的沧桑历史
仿佛重获新生
目前,已清理墓葬57座,其中汉葬11座、晋南朝墓13座、唐墓2座、宋墓1座、明墓5座,以及清墓25座,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
此次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葬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频繁。已经清理的50多座古墓葬中,汉墓和东晋南朝墓分布集中、数量多、规模大。
汉代墓葬均为竖穴木椁墓,时代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墓葬保存较好,随葬器物丰富,以陶器居多,此外还有铜剑、铜镜和铜钱等。
M27、M28航拍图
M27、M28两墓并列,很可能是夫妇合葬墓,随葬器物最为丰富,仓、灶、井、屋等模型明器具有岭南地方特色。M28随葬的珠饰由260粒水晶、玛瑙、琥珀等质地的珠子、管饰组成,十分精美。其中一座墓的墓砖有“大兴四年”纪年文字,为广州地区东晋墓的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标尺。
汉代陶鼎
汉代陶魁柄部
汉代铜镜
汉代陶灶
汉代陶井
汉代陶仓
汉代珠饰
东晋青釉鸡首壶
东晋滑石猪
此外,工地宋墓出土的带柄龙纹镜也是近年广州考古发现的精品。
宋代带柄龙纹铜镜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介绍,横枝岗一带多为山岗地貌,地处广州古城东北郊,距广州古城中心(今北京路、中山四路一带)直线距离约3公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横枝岗一带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了数十次抢救性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清理两汉到明清时期墓葬近千座,出土了大量文物。
从广州古墓分布来看
越秀区古墓分布“很密集”
哪一座汉墓规格最高呢?
当然是大名鼎鼎的汉墓Plus版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1983年6月9日,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当推土机把50米的石山削去17米的时候,一名工人惊讶地发现,铁锄下竟有一座大型地下建筑。当时的考古队长、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向南方日报记者独家揭秘当时进入墓道所见的情形。
“好多大缸下面有盖印,写着‘长乐宫器’,长乐宫是西汉王朝的最高宫殿,仿照汉朝名字,墓主肯定不得了,是个大人物。”
考古专家还发现墓主人竟身穿一件丝缕玉衣下葬。这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2291块玉片,以丝缕缝系、麻布粘贴编缀而成。史料记载,汉代帝王和诸侯死后都要穿玉片连缀而成的殓服,墓主尊贵的身份不言自明。
一件金黄色印章的发现揭开了谜底,上面清晰地刻着四个字——文帝行玺。
南越国共有五代王,其中,被称为“南越文帝”的只有第二代王赵眜。除了是墓主人身份的直接物证,这枚雕刻精致的文帝行玺还见证了南越国盛极一时的辉煌历史。
虽然南越王朝早已烟消云散,但这个统治岭南93年的边陲古国的兴衰,却是汉代大一统盛世的生动见证。
从这些珍贵的国宝中可以看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发展。广州的“包容”和“创新”,正是千年前老祖宗延续下来的优良传统。
在越秀区,今年“发掘了啥”?
今年以来
广州的考古发现数不胜数
下面,越秀山君就带大家回顾一下
在越秀区,都有哪些“家门口的宝藏”!
地标: 越秀区犀牛北街
关键词:汉代竖穴木椁墓
12月,在越秀区犀牛北街施工时发现一座古墓,经过考古清理,初步判断施工范围有一座汉代竖穴木椁墓。清理出陶壶、鼎、三足釜、胡人俑等随葬器物,总数约30余件。
地标: 广州解放中路
关键词:唐代木屐
各式各样的青釉罐和执壶、高规格的烛台、硕大的算珠……今年7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初步完成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工程建设范围内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唐、五代、宋、明、清时期文化遗存,清理出建筑基址、灰坑、水井、路面等遗迹,还出土了丰富的晚唐、五代南汉及宋代遗物共计2000余件。
现场还出土了10余件木屐,是广州首次发现唐代木屐。
专家告诉南报菌,这次发掘是自2014年以来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城市考古遗址,出土的晚唐遗物数量在广州城市考古工作中仅次于南越国宫署遗址。
地标:广州北京路
关键词:南汉砖铺地面
今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州大佛寺南庭院建设工地清理唐宋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存,发现晚唐陶瓷器堆积和南汉大型砖铺地面。
其中,砖铺地面位于发掘区西部,保存基本完好,清理出来的部分总面积约150平方米。
东部原有台阶连接东侧的建筑物,建筑物已不存。地面用青灰砖或黄灰砖铺砌,部分区域呈“人”字形纹饰。砖铺地面中部加建一条东西向砖铺走道,也是“人”字形铺砌,宽3.7米。
经考古人员发掘判断,砖铺地面应为一大型建筑群的室外庭院地面,其周边很可能原有成组的大型建筑。结合中山四路考古发现的南汉宫苑遗址判断,该建筑群规模很大、等级很高,很可能属于官衙建筑,也可能与佛寺有关。
素材来源: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日报、大洋网、南方+
编辑:方卓正
责编:翟晓雪
编审:刘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