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绝地反击,精灵王子最新硬核大片

2020-07-25   电影杂志

原标题:真实故事、绝地反击,精灵王子最新硬核大片

近年来,战争片越拍越写实。

不再一味展现暴力血腥的大场面,或浪漫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是聚焦真实存在的个体,尽可能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或战役。

都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有时候,现实往往比电影更为惊心动魄。

比如《血战钢锯岭》。

讲述了一位二战士兵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故事。

若不是影片上打着“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谁能想到这样的传奇故事竟然是史实呢?

而今天小妹要介绍的也是一部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但却真实发生过的电影——

《前哨》

The Outpost

本片根据CNN记者Jake Tapper著作改编。

主演之一是曾风靡全球的“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

也就是海报中间那一位。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没认出来也没关系,因为颜值在这种硬片中根本不要紧。

2006年,美国陆军在北阿富汗建立了一系列用于提升反叛乱能力的前哨站。

目的是联合当地人并阻止武器流动,以及来自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士兵。

其中之一便是“卡姆德什阿省重建组”。

它被建在一处完全被兴都库什山包围的遥远山谷里。

分析员将其称作“卡斯特营”,原因是美方由下往上,视野受限,处于四周都暴露在枪线中的不利条件。

而敌军站在高处却可以将基地与人员配置一览无遗,且能从多方包围进攻。

因此,基地成为了最差的防守据点。

被预言是身处那个前哨站的人都将难以活着离开的“不出之地”。

实际上,后来美军高层也意识到了这种前进观察哨所战略很荒谬,已计划关闭。

但因为阿富汗大选,关闭计划延期到了2009年10月6日。

影片聚焦的则是前哨站关闭前的这段暗潮汹涌的时间。

首先是内部。

哨所里的日常生活单调无聊,士兵们普遍性压抑。

有女朋友的,整天拿着伴侣的贴身衣物望梅止渴。

单身的则对着别人老婆的照片,“手指头告了消法”。

然后是外部。

哨所与村民、塔利班、美军里的阿富汗雇员的关系十分微妙。

美军为了拉拢村民,让他们不支持反政府武装,便主推重建进程。

为村民架桥修路通水通电,同时雇佣其参与施工,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而村民呢?也不是省油的灯。

长期身处战乱之地,他们的生存哲学是,明哲保身。

美军来了就表面合作,塔利班来了也表面合作,总之谁也不得罪。

并且,他们还学会了两权相害取其轻。

知道美军不会乱杀无辜,也不愿激化矛盾,就时不时地参与塔利班,袭击美军。

或者暗中收取好处,跑到哨所里偷拍照片以提供给塔利班。

甚至是故意制造伤亡,来骗取美军钱财。

对于村民的行径,美军自然了然于心。

只是碍于上头的规定,加之每次袭击规模不大,没啥实质性损失,因此也就习以为常。

每次发生袭击后,奥兰多饰演的军官就会找村民谈判,维持着乱中有序的局面。

然而,有天夜里,奥兰多接到上级命令,要把卡车开回去。

因为考虑到山路危险,奥兰多不愿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下边人。

于是,便亲自驾车。

结果不出所料,真如众人所担心的一样,摔下山崖,挂掉了。

然后,上头又派来了新一任长官。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这个新官着实有点背。

刚接手带着大家外出巡逻,路过一个吊桥,走到桥中央时,说话间就被不知从何而来的炸弹给炸飞了。

真真是应了那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接着,上头很快就派来了第三任长官。

这个新官奉行保守主义,保守到整天躲在防御工事里面不露头,连大小便也不出门。

眼看外贼得寸进尺,长官又如此投鼠忌器,因此,士兵们都不服气。

于是,上头又只好把第三任长官调走了。

而真正的危机就恰好发生在这段群龙无首的日子。

影片中有一个阿富汗雇员,充当美军和村民之间的翻译。

每次一有袭击,就会跑来提前告知。

但因为之前喊了太多次“狼来了”,美军自然也就没当回事。

然而,就在此时,狼真的来了。

400多名塔利班步步逼近。

面对如此敌我力量悬殊的战役,哨所里正在训练的阿富汗伪军,纷纷跑路,只留下53名美国士兵。

由于第四任长官还未到达,因此便由职位低一级的男主之一,斯科特·伊斯特伍德饰演的中士等人代劳。

他们一边奋勇抵抗,一边请求支援。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直升机要40分钟才能赶到,轰炸机更是要苦等两个小时。

而底层士兵又良莠不齐,技能和意志都非常一般,好些还是第一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战。

好在以斯科特为代表的基层士官经验丰富,技能熟练。

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从清晨开始,差不多鏖战整个白天。

期间,塔利班一度冲进围墙内,抢救伤员也只能靠无检验现场输血。

美军孤军奋战,绝地反击,最终阵亡7人,受伤27人,守住了哨所。

战役结束后,第四任长官赶到,奖励了大家各种军衔。

但劫后余生的大伙并不感冒,因为加薪对他们没啥意义,反正在此地有钱也没处花。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战场中拼死救下来的同伴,最终也没有活下来。

那些军衔,对他们来说,挺过去就是荣誉,没挺过就是生命。

经此一战后,美军立即关闭了这个哨所,并加速关闭了所有类似的哨所。

作为一部写实片,电影前半段难免显得有些琐碎冗长。

最关键的就是后面这一场可以预见的激战。

混乱不堪的战场,敌我难辨的对手,闪闪发光的人性,最终胜利的战役。

虽然结局振奋人心,但真实的另一面却也让人不胜唏嘘。

子弹会打完,机枪会坏掉,通讯会阻断,生命会逝去。

所以,请记住,我们可以歌颂英雄,但一定不能拔高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