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事小刘的爸爸突发关节疼痛,进医院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一晚,刘爸半夜起身小解,感觉脚不大舒服,但没太在意,以为睡觉压到了,哪知天亮后,整个右腿就使不上劲了。
右脚的小拇指就疼得不行,胀得疼!躺在床上,连翻身都得掂着腿,快速一次性翻过,走起路来就更是要命。
吓得小刘赶紧叫车送去了最近的医院,做了个尿检。
乖乖,尿酸650,看来是痛风了……
(1)发作诱因:
大部分人发作前曾喝酒,或者吃海鲜内脏,少部分人是外伤,受凉或吃了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引起。
小刘的爸爸就爱吃烧烤,晚上收工后到烧烤摊上来几把烤肉筋,就着啤酒,咕咚咕咚就是一餐。
(2)发作时间:
一般是凌晨痛醒,有部分患者疼痛之前会有预感,也就是疼痛部位的不适。
(3)发作部位:
首次发作多侵犯一个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多,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后期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
(4)发作性别及年龄:一般是30岁以上中年男性,女性仅5%,多为更年期以后。现在有逐渐年轻的趋势。
(5)疼痛性质:非常疼痛,不碰也疼,周围肿胀发红,一周左右能自行缓解,来得快去的也快,好转后一般不残留疼痛。
尿酸是嘌呤代谢后的产物,是一种微溶于水的酸性物质,在血液中浓度低了当然没事,但浓度高了就会从血液中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
当这些结晶在关节软组织处附着时,就会引起局部炎症,诱发关节炎,引起剧烈的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痛风。
痛风经常在夜里发作,关节疼痛程度进行性加重,这时候,应该尽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免加重疼痛。
可以冰敷或冷水冲洗患处,缓解红肿和疼痛,切忌按摩和热敷,因为热敷会扩张局部血管,加重关节肿胀及疼痛。
药物1: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应该是痛风患者非常熟悉的一个药物了,能消炎,减轻关节的疼痛和肿胀感,一般服药24小时后症状就能缓解。
但是,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而且服用的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多。
因此,建议是小剂量服用(每次0.5mg,每天三次),单日最高剂量不能超过6mg。
药物2: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等)现在已经成为治疗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使用越早、剂量越足,疗效也越明显。
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或有痛风发作的征兆时,就要立即使用。
药物3:糖皮质激素
只有上面两种药都不耐受的患者,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
因为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非常多,风险大!
而且症状缓解后不能马上就停药,一定要逐渐减量直至最后停药。
痛风发作时,有一类药一定不能吃,那就是降尿酸的药物:
不管是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丙磺舒),还是是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都不能吃,吃了只会导致疼痛的时间延长!
有的患者,可能一生中只会发作一次痛风,但绝大多数的患者一生中会反复多次发生。第二次发作大部分都是在6个月到2年之间,少数患者会间隔5~10年。
无论如何,发作过痛风的患者,一定要调整好饮食结构,控制好尿酸,尽可能的避免痛风再次发作。
饮食要注意一点
大部分的痛风都是饮食不注意导致的,比如说高嘌呤的食物吃得多。因此,高尿酸患者一定要少吃高嘌呤食物,像海鲜、动物内脏、火锅等高嘌呤食物严禁食用!
豆类嘌呤含量高,尽量避免,不过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已流失较多嘌呤,且利尿,可以适当食用。
水多喝一点
喝水能加快尿酸排泄,降低尿酸水平。因此,尿酸高一定要多喝水,最好是少量多次。
喝水时最好选择苏打水,淡茶水也可以,每天保证能喝2升以上,海鲜汤、火锅浓汤、饮料等要少喝或不喝。
有条件的患者,还可多喝可辅助降尿酸、抑制炎症缓解疼痛的花草茶,补充菊甙、类黄酮等物质。
这2种植物化学物质,可抑制嘌呤代谢,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含量,从根本上改善痛风。
菊甙、黄酮需要从植物中获取。每日泡服黎王草茶,即可满足菊甙、类黄酮的摄入量。
此外,黎王草茶中含有丰富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痛风发作的时候也能喝。
在我国,黎王草茶主要产自海南,去那儿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酒精要少一点
啤酒嘌呤含量不高,为什么不能喝?
啤酒里其实嘌呤含量不多,但是它含有较多的鸟苷酸等物质,代谢后会产生嘌呤,最终产物是尿酸,所以大量饮用也会导致尿酸升高。
而且,酒精会造成乳酸堆积,而乳酸的排泄途径和尿酸一样,都是从肾脏排出去,这样一来,肾脏排泄了乳酸,尿酸的排出就会减少,从而间接的导致尿酸升高。
啤酒不能喝,其他的酒能喝吗?
不能,实在忍不住的可以少喝一点, 记住危害顺序,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酒>保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