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有一位妈妈,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想逗一逗自己的女儿,于是故意夹了一片女儿碗里的香肠。本以为女儿会哭闹或者不开心,没想到结局却是:
女儿把自己碗里的所有香肠,都一起夹给了妈妈。
“妈妈,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所以我最喜欢的东西,都可以给你呀。”
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陪伴、成全的状态。你陪伴她、爱她,她就会更爱你,会成长成更好的人回报你。
特别是对于 0 至 3 岁的宝宝来说,父母陪伴的质量是会直接影响宝宝的一生。
美国资深临床心理学家琳赛·吉布森说过: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父母只照顾他的基本生活,却不关心他的情感和想法,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会严重扭曲。
这种伤害并不会止于童年,而是会延续到成年之后:他们可能会缺乏自信,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同样是陪伴,质量却有高低之分。
说两个真实的故事:
小平和小云都是放弃了工作,在家陪伴宝宝的全职妈妈,但是小平在陪宝宝的时候喜欢玩手机,认为只要陪在宝宝身边,看着宝宝不受伤就好;
而小云平时会跟宝宝说话、一起做手工、和宝宝一起跳舞,遇到事情会耐心的跟宝宝讲道理。
所以同样是四岁的两个宝宝,一个胆小内向没自信;一个开朗自信才艺多。这就是陪伴质量高低的区别。
陪伴是被爱的实证,被爱的人有一些特质,宝宝即使遇风雨,也能有恃无恐。
关于高质量陪伴,有哪些更适合中国宝宝的陪伴范本呢?
更适合与宝宝沟通的方式:倾听
更适合哄宝宝睡觉的方式:哼歌
更适合一家人的休闲时光:
带宝宝去郊游
更适合带宝宝的减压方式:
让宝宝帮你拿东西
更适合和宝宝外出时做的事:
共同分享
更适合宝宝和父母
一同锻炼勇气的运动:平衡车
更适合一家人的亲子互动:
参加亲子嘉年华
更适合对宝宝表达爱的方式:
高质量陪伴
0 至 3 岁是宝宝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
高质量的陪伴,可以给宝宝更好的学习基础,在陪伴之余给宝宝储存更多的知识信息,为宝宝的成长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