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寒露是这么解释的:“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到了寒露这个节气,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那“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从全国的气候特征来看,寒露时节,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而南方地区也秋意渐浓。
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到了寒露这个时节,秋深露重,且露已寒凉;同时,寒露时节,全国各地的冷暖却又不一样。这时,我们该如何养生呢?进入这个节气后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饮食应以润当先
寒露是向寒冷过度的节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体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从寒露开始,要更加注重“养收”这一原则。此外,寒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很容易发生秋燥。所以日常饮食应以温润食物为主,以达到养阴润燥、补肝益肾之效。
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用一些甘、淡而滋润的食物,这样既可滋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还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此时首选时令水果梨、柿、葡萄、香蕉等;首选时令蔬菜有胡萝卜、山药、冬瓜、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同时为了防秋燥,应当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烧烤等食品。
2.寒露后要暖好脚
老人们常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进入寒露节气后应注意足部的保暖,脚部受凉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乘虚而入。此时北方地区的人们应穿着保暖性好的鞋袜来护足;南方地区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了,以防止“寒从足生”。此外,晚上应多用热水泡脚,这样做既可以加快血液流通,缓解一天的疲劳,同时还能提高自身抵抗力。
3.南北秋冻有讲究
虽然民间常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是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比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因此不必过早、过快的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低,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有晨练习惯的人,要尽量避开晨起的雾气,避免诱发呼吸道疾病。
4.夜凉切勿憋尿
寒露节气后,不少人为了防止口干,晚上睡觉前会喝很多水,导致夜起上厕所的频率增加。由于夜里起床冷,有些人常常下意识地憋尿继续睡觉,这是非常不健康的习惯。由于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长时间储存在体内,不能及时排出,很容易诱发膀胱炎。高血压患者憋尿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引发脑出血或心肌梗死,严重的还会导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