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报
最贴近百姓的报纸
初心有爱,文字有情,就是让个人感情与工作职责融合成民政人对于这个时代的责任担当,让为民服务的初心融入爱民的情谊。只有初心有爱的民政人,才能将宣传惠民政策落实得有力度更有温度。
1
初心里凝聚爱心
我是从上世纪80年代伊始给报刊电台写稿的,曾经在南方当兵的我,当上完导弹专业理论课、军事训练结束时,静下心来,年轻气盛的心便不安分起来,琢磨着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铅字。那时没有电脑,手机更想象不到,投递稿件唯一的办法就是执笔于手先写草纸上,再一笔一划地誊在方格纸里,装进信封,贴足8分钱邮票,待邮递员来营区带到邮局。
起初,不知从何下笔。不是没有要说的话,而是不知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看似是对自己写作的高要求,实则是自己的自卑和不自信。自卑到害怕别人对我的表达说三道四,害怕自己挖掘不出深刻的思想。
不自信到觉得自己写的文章不会有人看,也不会有人指点评判。于是每每写稿时犹豫不决、徘徊不定,等待最后的智慧沁入脑中,结果依然是自我失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庆幸每一篇稿都如约而至如愿以偿。在写作中,我逐渐放下戒备,敞开心扉,直言直语,带着热情和诚意下笔,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已不再纠结要不要写,要写什么,只关注一颗自然诚实的心。
1993年,作者在查阅资料。
有写的就认真地写,没有可写的就去阅读、去思考。我不再为了写而抓耳挠腮,为了应付差事而寥寥数语,只要诚实地写出观点、体现感受、展现思想,就能够无拘无束,放飞心情,变得更加自信,使自己在不断地进步。
后来,我慢慢感受到文字力量和写作欢愉,始终把说说咱民政事和献身党的新闻事业当作一生的价值追求,乐此不疲,初衷不悔。30多年来,无论当战士通讯员、新闻干事,还是当特约记者、处长等,我深深地喜爱上平凡而充实的这一行,精神生活越加丰富,对生活充满无尽的幻想。即使一个时期不负责此项工作,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总是在寻找素材笔耕不辍,对文字有执着的追求。我写故我在,我写故我乐。以此激发创作灵感,品味写作之乐,乐写快乐人生。
2 情感最能暖人心
写作永无止境。恒心最重要,坚持最有效。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贞不二,专心致志,把别人睡觉的时间、娱乐的时间用在工作上。因为初心有爱值得我坚持,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会一如既往决不退缩。不忘初衷,方得始终,才能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走的更远,做的更大。
从心底里觉得码字有无限的光荣和幸福,让自己在写作中摔打,在文字中取暖,认为这份事业总有一种精神让其豪情万丈。与码字相伴,我找到了心中的爱和喜欢做的事,平淡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清贫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我融入到首都民政领域后,深感改革发展的喜悦。北京市民政局带着百姓关切、怀着为民情怀、挂着群众冷暖,构建“大民生”格局的初心不改,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致力促进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从制度、体系层面着手,通过具体行动、举措发力,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一张越织越密的民生保障网,正在托起首都人民的幸福生活,让百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尤其是不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使城乡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建立了覆盖全民的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还可获得高额医疗费用的大病保障;实现了居民日常生活不出社区这一美好愿景,提升其生活服务效能和城市品质,只希望他们能在社区生活得更舒心,形成了全市各街道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务局面。
百姓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建设了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文化馆、图书馆、演出场馆、数字电影院等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幸福生活;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婚姻登记,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区通办通登,即北京居民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结婚登记或者离婚登记机关办理结、离或者补领婚姻登记证(包括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婚姻登记),等等,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切实提高。身处这座城市的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太多温暖、太多满足感,也体味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
我撰写发表的千余篇民政民生新闻作品和理论文章,分别被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社会报、北京民政等媒体刊播,普遍获得读者的好评,共有上百篇获得全国、全军、二炮和省、直辖市各种奖励和荣誉,5次荣立三等功,5次评为优秀党员。乡土文化方面的散文创作屡有收获,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感到很有价值,也很开心,快乐之情,难以言表。
我从中感悟到:码字之乐,苦中寓乐,乐在其中。在精神世界里,比谁都富有,比谁都快乐,它丰富了自己色彩斑斓的生活底蕴,夯实了对文字工作孜孜以求的根基。纵然它有千辛万苦,也会依旧沉醉其间不愿归,依旧为其而痴狂!这些年来,编辑老师对我每一篇文稿做到一遍一遍文字把关,细致认真, 字斟句酌,只为作品精益求精……他们的悉心指点,给我莫大的帮助和支持,让其树立信心和勇气。
岁月更迭,我和文字始终前行,若没有这些,也无法坚持到现在。或许爱上码字,本身就是一种艰难的历练,未来的路上,将一如既往,铭记大家的好,初心永恒!只要平时留意生活,用心思考,多读多看,多写多练,多研究好作品,开拓业务新空间,就能平凡迭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佳作,将党的声音更加精准和全面地送到群众心坎里。
3 担当尽责跟党走
作文就是做人,写作就是写人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伟大的党执政70周年,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历史、宗旨、本色,必须有情怀、有担当、有操守,始终保持建党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才能更好地看清来路和走过的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民生保障中要有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永不言败的精神,面对是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今天我们依然在路上,肩负着新时代民政工作重要职责使命,坐在电脑前的时候,那26个字母就会使自己达到一种幸福快乐极致的状态。作为一名有32年党龄的民政新闻人,有责任、有义务在这些方面多做些事情,把握导向,坚守阵地,忠于职守,主动担当,在政治意识和舆论导向上跟着党走,在创作上跟着人民走,在创新上跟着时代走。我们要用心灵感受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时代变迁,在身边点点滴滴的发展中,真正体验到民生工程带来的新变化,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幸福生活,是人们的美好向往;为民造福,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24小时)姚昌德 文
编辑: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