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婴幼儿过敏人数急剧增加,有1/5的新生儿遭遇到过敏的困扰,婴幼儿过敏发生率高达41.42%,越来越多的宝贝在出现湿疹、咳嗽、频繁漾奶、呕吐、腹泻、顽固便秘等症状后,被诊断为过敏。为什么现在过敏的宝贝这么多?如何通过正确的养护减少过敏发生的可能性呢?
婴幼儿是受过敏性疾病威胁更大的人群,过敏发生与遗传有关,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父母都患有过敏性疾病,宝贝过敏的发病率为30%~40%,如果父母有一方存在过敏性疾病,宝贝过敏的发病率为15%~30%。虽然大多数宝贝并没有过敏性疾病的家族史,但仍可能因为环境因素而发生过敏。
预防过敏
父母应重视5个养护细节
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宝贝经过妈咪产道时,会接触产道中的有益菌,有利于其肠道内菌群的建立,从而形成肠道正常屏障,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果是剖宫产,宝贝没有机会接触正常的益生菌群,其肠道菌群的建立时间,比顺产宝贝约晚6个月,免疫系统发育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避免二手烟伤害
父母任何一方吸烟,儿童患呼吸道疾病、喘息性疾病的风险均较父母不吸烟的儿童增高,且母亲吸烟对儿童影响更大。宝贝出生后,家庭成员吸烟也会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家庭成员不应在宝贝面前和儿童房吸烟,并尽量戒烟,吸烟者身上的烟味,亦会导致气道敏感的宝贝咳嗽。
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来自妈咪饮食的外来食物蛋白质片断,这些外来食物蛋白质经过母体的消化系统降解后,致敏性降低,但可温和地训练婴儿的免疫系统,为婴儿提供熟悉外来蛋白质的机会,从而降低过敏的发生。
清洁而非无菌的养育环境
婴幼儿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肠道菌群不平衡,变应原容易从肠道进入体内,清洁而非无菌的环境,有利于宝贝形成肠道正常屏障,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宝贝用的什么东西都必须消毒,并阻止宝贝用手乱摸乱动,这样过度洁净的环境也是发生过敏的一个潜在因素。
及时添加辅食
4~6个月是生命早期建立口服耐受的关键时期,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发生食物过敏;过晚添加错过建立口服耐受的关键时机,食物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均会增加。在关键窗口期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和添加益生菌有利于耐受的形成。
婴儿过敏性疾病
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1
主要方法
纯母乳喂养可有效减少婴儿期过敏发生。出生后前6个月推荐母乳喂养。如果纯母乳喂养婴儿已发生过敏性疾病,建议母亲应尝试回避海鲜、牛奶等可疑致敏食物,并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不过如果母亲避食的食物种类超过3种,就不主张继续母乳喂养了,因为避免食物种类太多,也会影响母乳质量。婴儿一般延迟至6个月以后添加固体食物,对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建议12个月后添加。
2
次要方法
高过敏风险婴儿混合或人工喂养可采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建议开奶后尽早使用,因早期接触全牛奶配方可能导致机体致敏。喂养应持续度过婴儿期,待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适度完善后(6个月以后),逐步添加固体食物。
牛奶蛋白过敏宝贝,
注意3件事
牛奶蛋白过敏近50%会在新生儿期发生,于生后2~6周之内出现症状,男孩多发,往往出现症状奶粉喂养后的24~48小时,表现为呕吐、腹胀、腹泻、发烧、湿疹、激惹、烦躁、体重不增等,严重的会出现大便中有浓血,甚至肠梗阻。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贝一般要回避牛奶至少6个月,或达到9~12个月,严重牛奶过敏要回避牛奶至1~1.5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特异性IGE检测和激发试验,然后再决定是否接触牛奶。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贝添加辅食时,要一种食物,一个剂量,持续3~4天,无过敏反应,然后再加量或加另一种食物。辅食中一定不能含有牛奶蛋白,直至激发试验证实宝贝可以耐受牛奶蛋白为止。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贝,换奶也要慢慢来,由氨基酸配方到深度水解配方再到部分水解配方。
55%牛奶蛋白过敏的宝贝1岁之内能对牛奶蛋白耐受,有75%的宝贝3岁之内能对牛奶蛋白耐受,90%的宝贝在6岁之内可以耐受牛奶。然而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对其他食物的过敏。
水解配方奶粉的应用范畴
1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
预防过敏,适用于过敏高风险,又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在超市买到。
2
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有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3
氨基酸配方奶粉
无敏配方,水解程度更深。适用于中度或重度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TIPS
对牛奶过敏的婴幼儿有10%是对羊奶不过敏的,父母可以试一试,但大部分婴幼儿也对羊奶过敏。医生的建议是,如果对牛奶过敏,慎用羊奶,有可能产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