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言君:安史之乱——源起

2019-10-23   狂言Doggy


要讲安史之乱,首先得了解两点。其一,大唐是混血王朝,作为大隋继承者,李家与杨家一样,都混杂着鲜卑血统,毕竟李世民他奶奶是伽罗的姐姐。因此就行事风格来看,不乏胡人作风;其二,大唐的兵制在唐玄宗年间悄然改变,由府兵制变为募兵制。


何为府兵制?简单的讲就是兵农合一,种地产出全归你无需缴税也无需服劳役,不过一旦开战,就得扔下锄头扛起枪,自费为国家打仗。


何为募兵制?同样很好理解,报名参军接受体检,合格便能成为职业兵,拿军饷,吃军粮,公费为国打仗。


至于所谓胡人作风,不仅仅只是老爸的女人儿子接盘,还包括对外扩张,要知道大唐建立之初,便先后干翻突厥与高句丽,玄策更是单枪匹马秀翻全场,进而暴打印度。毕竟历代王朝,版图最大的便是唐、元、清。而想要对外扩张,就需要更先进的军事体制,因而节度使与募兵制,先后应运而生。



节度使就是军区,军区是干啥用的?当然是通过殴打四方胡人,抢夺更多地盘。唐玄宗天宝年间,设十大节度使,分别如下————


范阳节度使,以北京为中心;


平卢节度使,以辽宁朝阳为中心;


河东节度使,以山西太原为中心;


朔方节度使,以宁夏灵武为中心;


河西节度使,以甘肃武威为中心;


剑南节度使,以四川成都为中心;


陇右节度使,以青海海东为中心;


安西节度使,以新疆阿克苏库车为中心;


北庭节度使,以新疆昌吉吉尔木萨为中心;


岭南五府经略使,以广州为中心。


十大节度使里,岭南五府经略使算是打酱油的,主要用兵方向分为东线与西线。东线:平卢、范阳、河东,对付来自东北的游牧民族;西线:陇右、安西、北庭、朔方、河西,对付吐蕃。至于剑南节度使,对付南诏。十大节度使环形而绕,既能拱卫中央,又能随时发动对外战争。至于节度使的权限,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最终便形成了这么一种局面:


地方>>>>>>>>>>中央。



更夸张的还在后头,由于西线对吐蕃战事格外频繁,几大军区时常联合作战,为此便出现一人兼任几大节度使的局面。卧榻之旁,竟是军头,岂能安心酣睡?哪怕看起来再恭顺再忠心,也难免会让人胆战心惊。天天搂着杨玉环醉生梦死的李隆基,脑子终归没瓦特,怎么办?制衡呗。


既然西线有人大权在握,那么东线如法炮制便是。安史之乱的头号反派,安禄山由此横空出世。


先前就说了,大唐从上到下都胡风盛行,压根没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在这方面,大唐倒与花旗有些相像,不拘一格降人才嘛,管你是血统如何族裔如何,只要能干,便有机会给大唐当差,甚至平步青云。29岁那会儿,安禄山只是个偷羊贼,差点脑袋搬家。待到39岁时,便当上平卢节度使,军区司令。又过数年,兼任平卢、范阳与河东三大军区司令,成为大唐东线一把手。



当然一个人的命运啊,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不能忽视历史进程。安禄山虽其貌不扬肥头大耳,上位的速度,却是堪比火箭。


屡建军功,在东线名声昌隆,简单地讲就是能打,这是其一;


作为当地人,安禄山对东线军务门儿清,这是其二;


唐玄宗需要东线军头制衡西线,以实现平衡,这是其三;


善于拍马,厚着脸皮扮小丑取悦唐玄宗,进而认杨玉环做干娘,仅仅只是其四。


前三点为主因,最后一点更像是小说家言。先前就说了,李隆基晚年虽沉溺声色,但并不糊涂。而当时在他看来,安禄山绝不会反。


至于理由,大致以下五点————


1、安禄山与西线两大军头哥舒翰、安思顺都不对付,安思顺身为安禄山亲戚,居然多次举报堂弟想要造反;哥舒翰更是眼高于顶,认为安禄山不过只是杂种而已;


2、朝廷对付军头向来办法多多,兼任河西、陇右、朔方与河东四镇节度使的名将王忠嗣何等威风,还不是一纸诏书,大权尽丧,差点掉了脑袋;


3、安禄山长子在京城做人质,还娶了郡主当媳妇,备受恩宠;


4、朝廷上下除李隆基杨玉环,包括太子在内几乎个个看安禄山不顺眼,这种状况下,除了给唐玄宗死心塌地当狗外,好像没啥其他的出路;


5、李隆基蜜汁自信,认定自己足以掌控一切,这倒是人之常情,人老了就会变得顽固。大家都说安禄山会造反,我偏不信,你瞧,这厮在朕面前还不是服服帖帖的?



奈何时代变了,老观念跟不上新时势了。节度使与募兵制两大体系一融合,所诞生的产物便是军阀。很浅显的道理,我能招兵,我能买马,人事安排也是我说了算,请问这支军队忠于中央还是忠于个人?


此外皇恩固然浩荡,可李隆基那会儿都六十好几了,天晓得老皇帝还能再再蹦跶几年,待到太子上位,还不是秋后清算的节奏?


更别提安禄山那会儿年龄也不小了,先前就说了,人一旦上了年纪,对于时势就会失去精准的判断力。常理判断,安禄山造反并无太大胜算,毕竟西线实力与东线相当,更别提大唐掌控天下财赋,战端若起,只要略有相持,朝廷便拥有近乎无限的动员力,足以把安禄山吊起来打。不过还是那句话,假设李隆基与安禄山对于时局都有着精准的判断,这场足以颠覆天下的动乱压根不会爆发。奈何最终,还是爆发了。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