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不出来”的艾滋病?当心检测盲区!

2019-05-30   检验视界网

作者:张伟,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越早诊断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越早对HIV感染者进行治疗,就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尽管当前的治疗方法无法完全治愈艾滋病,但能使他们的生存时间大为延长,并且获得与常人无异的生活质量。因此,当前各国的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发能尽可能在早期检测出HIV感染的技术。

已经感染、却“查不出来”的“窗口期”

当我们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HIV时,是否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立即检测出来呢?

这就不得不提起HIV侵入人体后,给人体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当HIV侵入人体后,大肆生长繁殖,我们的身体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但是正常人的免疫防御系统又无法发现数量太少的病毒,于是只能等到HIV增长到一定数量、能够被人体“发觉”的时候,才能产生抗体。尽管人体内有许多类型的抗体,但这种抗体是独一无二、只针对HIV的。通常来说,我们人体刚开始产生抗体的时间是至少大于 2 周。

而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用来尽早发现HIV感染的检查手段,正是通过检查人体血液中的这种抗体。因此,即使身体素质非常好,在第 2 周的周末就产生了抗体,但受现有检测技术的限制,无法“捕捉”到我们的身体在感染早期产生的少量抗体,那么,就会得到“阴性”结果,也就是“查不出来”的艾滋病。

这在医学上有个专门的概念——“窗口期”。它指的是从HIV感染,到刺激人体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并且能用现有检测方法“探测”到的这段时间间隔。在窗口期内,患者明明已经被病毒感染,但却无法通过检测抗体来确诊。

如何缩短“窗口期”?

由于科学家们做出的努力,利用一些更好的艾滋病抗体检测技术,例如HIV三代抗体检测、四代抗体检测(P24 抗原/HIV抗体检测),四代检测技术较三代检测技术,窗口期缩短 1 周。这段“无法诊断”的窗口期已被缩短到 2~3 周,也就是说,最快在2-3周便可以检测出被HIV感染的患者。同时,不同的人身体素质不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会有差别,因此不同的人窗口期长短也有微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一般不超过3天。

“窗口期”内怎么办?

首先,当我们怀疑有HIV感染时,无论是在发生高危行为(如与可疑或已经确诊的HIV感染者发生性行为、与可疑物品发生血液的直接接触)之后多久,都应该尽快去医院,向医生求助,接受相关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医生评估有必要的话,会告知我们需要做第二次检查,因为“阴性”结果,既有可能表明没有感染HIV,也有可能是正好处于HIV感染的窗口期。如果检查结果是“阳性”,鉴于艾滋病的重大危害,医生可能同样建议再做第二次检查以确定诊断。

其次,在“窗口期”内,应假定HIV阳性,来采取防止HIV传播的措施。比如尽量不进行性行为、或者做到有保护(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更不能去献血。

来源:腾讯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