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财产归谁?母女对话火了,妈妈回答好干脆,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2019-07-03   龙宝育儿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母女间流行一道“送命题”,类似于“你妈和我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这道送命题的题干是这样的,女儿问妈妈,你的新衣服谁给买的,妈妈回答,闺女给买的,你的项链谁给买的,妈妈回答,闺女给买的,你的戒指谁给买的,妈妈的答案一致,闺女给买的,此时女儿画风一变,你挣的钱给谁?妈妈的回答也是相当地干脆,给儿子!接着,传来女儿尴尬的笑声,你的思路好清晰呀。

关于财产分配,只有儿子也好或者只有女儿也好,都是很好解决的,独生子女的财产分配毫无悬念,两个儿子或者两个女儿的,大不了平均分配,可能只有一儿一女的父母比较难回答,现实中,更多的父母都倾向于把财产分配给儿子,女儿呢,嫁出去了,就是人家的人了,怎么能惦记着娘家的财产呢?

这样想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自古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孩和男孩开始平等,甚至女儿更顾家,逢年过节的,都不忘记娘家,别的不说,就拿父母的四季衣服和首饰来说,大多数都是女儿孝敬的,一到母亲节父亲节,也都是女儿操心操力地置办,所以妈妈逢人就夸,女儿孝顺,家里的里里外外,好像都有女儿的影子,甚至是父母生病了,女儿不管家里有多忙,都会陪伴在父母身边,可是为什么如此的付出,却换来父母理所当然的偏心呢?他们从心里就已经做好了打算,不管女儿多孝顺,财产也没有女儿的份儿。

一儿一女,把财产都给儿子的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

指望着儿子养老

在大多数父母(50后60后居多)眼里,儿子才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认为女儿孝顺是天生的,儿子总是大大咧咧,凡事想不那么周到,所以女儿的孝顺在父母眼里是常态,儿子偶尔孝顺一次,反而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儿子和女儿在父母的眼里,就好像是新衣服和旧衣服,新衣服穿出去光鲜,可能一辈子也就穿那么一两次,女儿就是旧衣服,穿着舒服温暖,天天穿却不能拿出门,从这方面理解,女儿即使天天孝顺,但是真的到了老,还是要指望儿子,这里的指望不是说儿子在父母生病时有多体贴,而是父母真的走了,家就是要靠儿子撑起来,他就是接班人,女儿再好,能在娘家几时?从这点来看,儿子才是家里的根,财产当然得给儿子。

财产不能留给外人

父母经常在嘴边的一句话,女儿再好终究是要嫁人的,她以后的人生,就要看她嫁了什么样的人家,父母信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人的女儿就算不得娘家的人,所以娘家也被很多人比喻成,儿子的江山,女儿的客栈,女儿回来只是歇歇脚,以后如何就要看自己的造化,而财产是父母辛苦打拼一辈子的见证,给了女儿就相当于给了外人,当然不可以了。

为什么财产给儿子,女儿照旧乐呵呵的?

孝顺父母不图回报

令人奇怪的是,很多父母把财产都给了儿子,给儿子买房买车,给女儿的只有一点陪嫁,可是女儿依旧乐呵呵的,照样对父母孝顺的很,一点怨气也没有,其实,女儿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父母高兴,她就高兴,财产是父母自己挣的,给谁不给谁,儿女都不能说什么,给不给财产,并不重要。这可能就是一种极致的孝顺吧。

习惯成自然

环顾周围,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把财产留给儿子的,所以习惯成自然,女儿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惯性思维决定自己不会惦记娘家的财产,当然,也有的父母从小就灌输这种思想,将来家里的一切都是弟弟或者哥哥的,没有期待自然没有怨气。

不争夺财产也是一种轻松

财产给儿子,儿子当然要承担主要的赡养义务,在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父母老了吃儿子用儿子的,这是天经地义的,虽然赡养父母儿女都一样,但是财产不平均的情况下,女儿的赡养责任要轻一些,所以,等父母老了,这也是一种轻松吧。

当然,也有的女儿一份财产也没分到,却被要求跟儿子一样的赡养义务,家里爆发了很大的矛盾,这其实都源于父母的偏心,虽说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但前提是受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您如果有一儿一女,会如何分配财产呢?如果财产都给儿子,会要求女儿跟儿子一样尽孝道吗?欢迎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