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等日常药怎么买 儿童普通发热咋处理 来听部门解答

2020-02-07   浙江新闻温州

出行管控措施升级,市民就医购药怎么办?市民产生的废弃口罩是否妥善处置?疫情期间,儿童如何做好防护?2月7日,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举行,温州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林晓江、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海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感染科主任陈益平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六项举措减少市民购药不便

林晓江介绍,特殊时期特殊措施,对温州市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和卫生健康部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确定的疑似患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期间,患者无需出示社会保障市民卡,即可由医保信息系统直接进行结算;升级慢性病药品第三方配送服务,将开展第三方配送服务的医疗机构由原来限定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向有意愿、有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延伸外,还进一步扩大病种范围,配送药品不受原慢性病病种限制;疫情防控期间,允许定点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高血压、糖尿病等14种慢性患者,可执行3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制度,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次数。

除此,还允许参保人委托家属或他人代为购药;2020年1月20日到疫情结束期间,参保人员因治疗需要在温州市外就医,未办理转诊手续的,自动视为已办理转诊手续;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居民废弃口罩定点统一收集

陈海帆介绍,目前,温州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系统正常有序运行,全市每天产生的近5600吨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为妥善处置居民产生的口罩,在温州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周边的醒目位置增设2600多个废弃口罩收集容器,并粘贴“废弃口罩专用”标识,实行袋装化定点统一收集;对废弃口罩收集容器实行随运随消杀,通过增设直运专线,实行专人专车、密闭运输等方式,运往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行日产日清;在各小区及居民楼粘贴相关告示,积极引导居民做好废弃口罩的规范投放工作。

同时,通过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发放到位,环卫工人宿舍进行每日不少于2次的全面消杀,全力保障环卫工人日常作业和生活的安全。

儿童普通发热莫惊慌

陈益平介绍,发热是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儿童急性发热感染有诸多原因,有可能是一般病毒细菌感染,如常见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消化道感染(呕吐腹泻腹痛等),尿路感染(尿频尿急排尿哭闹),颅内感染(头痛呕吐神软思睡)等疾病,甚至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家长如何初步判断?

陈益平建议,可通过观察初步判断病情轻重,三岁以上儿童体温38.5度以下、精神状态良好、活动如常等情况可以居家观察,对症处理,口服退烧药,多喝水,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有出现体温2天以上不退、脸色苍白、呼吸费力、精神萎靡、伴有呕吐腹泻等现象,需要及时就诊。如难以判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云门诊”等专业途径咨询,再决定是否前往医院就诊。

另外,如有发热有流行病学史者及时就诊,父母应主动向医师说明最近两周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居住社区有无确诊病例,有无到过重点地区、有无明确的或可疑密切接触史,千万不能隐瞒病史。儿童一旦诊断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务必配合医院隔离观察和治疗。

陈益平提醒,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一定要及时孩子的不卫生行为,引导孩子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家里也要做到定期通风,一般每天要通风2到3次,每次大概20至30分钟。疫情期间儿童严格居家不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