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公布了北京旧城改造项目“胡同泡泡218号”。MAD对位于北京前门东区的一座清末四合院进行的修复、改造——在恢复四合院原有三进格局的同时,创造性地加入了三个不同形态、犹如天外来物的“泡泡”。艺术轻触社区,新与旧、传统与未来在老城里创造了新的对话空间。
2006年,MAD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提出关于未来北京的畅想—“北京2050”。其中的“胡同泡泡”提案,提出旧城改造不一定需要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加入犹如超越时空的“泡泡”,像磁铁一样更新社区生活条件、激活邻里关系。“这是一种“微观乌托邦”式的理想,我希望这些“泡泡”像新生的细胞一样具有生命力,赋予老建筑一种活力,并通过改变局部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 马岩松说。2009年,MAD首个“胡同泡泡”在北兵马司胡同32号成为现实;十年后2019 年,“胡同泡泡218号”建成。
西打磨厂街218号院的修复、改造,起源于2014年由天街集团、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旧城更新研究计划“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MAD在此研究项目中对旧城更新规划提出了不动、更密、针灸、精神四个原则。后来218号院成为了这个研究的试验点。
院子位于前门东区西打磨厂街西段路南,占地469平方米,坐南朝北,为晚清建筑。一百多年来,建筑从最初史载的外国医院,变成了改造前20多户居民聚居的大杂院。院子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多重加建、改建,院落的原本格局已十分模糊。至近代,由于院子的居住条件的逐渐败落,原来的住户也大多搬走,院子逐渐失去了历史院落原有的生气。
老舍曾说:“老北京的美在于建筑之间有‘空’。”北京旧城改造,如何保持让这份“空”可以继续自由发展,同时以艺术的方式从功能及精神层面活化社区,将是MAD旧城改造继续研究及试验的方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lGu4G4BMH2_cNUggo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