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籍到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是如何激荡我们的灵魂?

2019-12-28     轨道电影

《82年生的金智英》虽然是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但它内在更倾向于让读者自我思考,反思生活中对于女性的种种不公,正因如此才会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广泛共识,它借助一个五口之家的平凡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作者关于不平等的性别、职业、伦理等方面的思考。

小说成为韩国现象级的热门小说,甚至引发了很多男性的强烈质问,受到很多人的公开指责,在我看来,正是因为这本书揭示了普遍存在的人性之殇,打击了普遍存在的利益链条,才会引发如此强烈的讨论与责骂。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激发了更多读者对于事实真相的兴趣。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困难重重,但是在上映当日却一举成为票房单日冠军,成为2019年第八部突破300万观影人次的韩国本土电影。这说明对于真理的探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复杂,有良知的朋友们用双脚为女性的平权摇旗呐喊,也让影片更具有现实反省价值。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情感激荡。金智英这个韩国最平常的名字成为了女性权利的代名词。今天,我想从影片的呈现方式、对于金智英情感的探索和剧情走向三个方面来分析下这部影片和小说的异同,更重要的是借用小说的内容进一步引发读者思考,这个社会出现如今的状状究竟是哪些原因形成的。

01、小说为读者全面展现了金智英从小到大的整个历程,着重探究家庭关系和职场生涯对金智英的影响,电影则以点及面,通过借用片段式的真实生活案例映射观众与之相似的经历,引发观众思考,它们共同指向了生活的本质,进而引发共情。

小说除了开头2015年和结尾2016年两章外,主要内容以编年体的形式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1982年-1994年,1995年-2000年,2001年-2011年和2012年-2015年,这四个部分金智英经历了幼年、青年、步入社会和结婚生子。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作者的用意,从人生最为关键的几个阶段入手,幼年的缺少关爱,青年的自强不息,步入社会的绝不服输和结婚后的不甘平庸其实代表了所有被物化女性的生活,她的家庭是韩国千万家庭的缩影,从中我们既能找到共性,也能找到不同之处。

影片以案例为切入点,金智英作为全职太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过年回娘家会被呼来唤去,她不希望要二胎却被丈夫玩笑式的沟通所化解,她想要重回工作岗位却如刚毕业时困难重重,所有想要表达的内涵都通过一个个案例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里面有千言万语并未明说,但是却让观众感同身受,证明这种案例绝非孤案,而是整个社会生活的缩影。

小说对于金智英的家庭环境有充足的说明和展示,父亲在四兄弟中排行老三,“大哥在婚前死于车祸,二哥很早就成了家,带着一家人移民美国生活,最小的弟弟则因为遗产分配及高龄父母的赡养问题,与金智英的父亲大吵过一架,两人从此不再往来。”可以说这个家庭并不幸福,正因如此所以父亲很早便明白了人情世故,但即使这样他仍然需要儿子来继承家业,所以在两个女儿诞生后仍然要让母亲继续传宗接代的重任。

母亲更是因为第三胎为女儿做了流产,才终于等到了儿子金恩硕的诞生。与父亲公职的稳定收入相比,母亲的工作是卷门窗密封条,但是工作量大且有污染性气味,尽管工资较高,但却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三个孩子能够照顾的时间不多,作为老二的金智英,没有老大金恩英那么独立,也没有老三金恩硕那么受宠爱,受到的关注和疼爱没有两个其他孩子多,这就是她在家中所处的位置。

从父母的家庭分工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家庭中既要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也要劳动挣钱,并且因为同等岗位上男性待遇要高于女性,所以自然而然形成对于女性的某种固有印象。家庭和职场是每个人一生必然要经历的,在小说中,对于金智英找工作是有说明的,她应聘了三四十家单位都没无一回应,唯一一家可以面试的公司却是以骗取学生零花钱为生的公司,尽管有些反感,金智英都会精心准备,可是结果却是三位应聘的女生没有录用一名。

从小缺乏父母关爱,长大面对同学竞争,上班接受男性挑战,连老公郑代贤对于她的关心都没有孩子多,小说对于金智英的成长给予浓墨重彩的展示,并不像影片中那个略有木讷且浮光掠影的展现。

电影相比小说,展现了无数个详细的案例:金智英被人嘲笑“虫妈”;在婆婆家中被冷嘲热讽;母亲得知其得病无微不至;爸爸把弟弟最爱吃的面包当成金智英最爱吃的面包;职场领导金组长提升无门;女厕所被偷装摄像头。。。所有这些案例代入感极强,似乎就是每个人都曾面临的选择或所处的境地,这些都让影片增添了真实感,也让反思生活中出现这样情景的真实原因,进而引发共情。

02、小说从金智英生病的成因入手为观众揭开世间百态,深入探究其发病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原因,电影则借用倒叙表现方式设置悬念,淡化处理金智英的感受,更注重真实生活的场景营造,更注重从小家到大家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观念阐释。

小说对于每一位人物的内心独白都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分析,比如在母亲因为要供两个哥哥读书而放弃学业,旁白是:“原来母亲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因为育儿而放弃梦想感到遗憾。一时间,金智英觉得自己宛如一块体积虽小却奇重无比的石头,紧紧地压住母亲的裙角,使她无法继续向前。”可是在影片中只能通过金智英母亲失落的眼神和姑姑们的话语才能感知母亲当年的那种难过的失落感。

小说尽管始终聚焦在金智英的成长史上,但其焦点仍然是为什么社会上会产生这些问题的终极原因上,总体来说,这是由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造成的。

车胜莲是金智英的社团学姐,也曾暗恋郑代贤,可是在表白被拒绝后,她在生二胎时因羊水栓塞不幸过世了。金智英曾经将车胜莲当成自己的偶像,所以当车胜莲去世后,金智英是极度难过的,小说中这样描写金智英发病时说的话:“你还把我当成二十岁的车胜莲啊?那个在太阳底下发着抖向你表白的车胜莲?”由此可知,一方面金智英也曾胆怯,面对心爱之人无法表白的苦恼,另一方面,难产的阴影也一直缠绕着金智英,更因为丈夫家人的督促,丈夫也给她施加了很多生二胎的压力,这种压力如影随形的影响着金智英,造成她心理压力过大。

金智英虽然不像母亲那样辍学,但是其精神趋向是一致的,她在家中没有地位,处处都要让着弟弟,她在母亲身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这是她从小到大的处境,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的观念。金智英之所以想要重回职场,正是因为不想像母亲那样做全职太太。所以她失常时会出现母亲般的话语。在婆婆家时,她说“哎呀,亲家母,其实我们家智英每次过完这种大节日,都会全身酸痛呢!”在实际生活中,她有对父母的不满,有对公公婆婆的抱怨,这些都是无法表达的,她承受了很多责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甚至连手受伤了,大夫都告诉她,带孩子怎么会累呢,有洗衣机、洗碗机啊,这种上帝视角无法通过她个人来化解掉,当她寻求外界帮助时,老公也没有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让她精神负担加剧。

当她步入社会时,她本以为会得到解放,可是在职场她看到了女性的弱势和歧视,不光如此,她自己也是受害者,想要进入金组长的企划组都因为性别原因无法如愿,更证明事态的严重程度。电影中,没有像小说一样一针见血地指明问题所在,而是淡化处理金智英的感受,她处处妥协,当受不了“虫妈”的职责她会离开,当丈夫让她检查,她说“谢谢你关心我的身体”,当婆婆为她买中药,她感动的近乎流泪。我们发现金智英的善良和阳光是发自内心的,可正是这样积极的心态也有可能受到压力过大而导致失常,可见观念和影响的可怕。

这种由小及大的讲述方法将社会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看似讲的是家庭与人际矛盾,其实映射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从这些观念中可以发现这个社会对于女性有种不公平的歧视感,这也是男女平权存在的重要价值,只有实现女性地位、尊严的平等,才有可能让整个社会不因性别问题产生更多个金智英。

03、小说对现实状况的映射和批评一针见血,对于金智英的命运是含蓄而公正的,电影则含蓄内敛,既有针锋相对,也有温馨甜蜜,并给出非常光明的结局,寓意幸福美满。

小说之所以会获得文在寅总统等高层的宣传推广,证明这些价值观确实是普遍存在且影响深远的,作者赵南柱在韩国长到17岁,后来到中国台湾定居,可以说他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受到韩国文化的浸染形成了特定的价值观,在写作过程中,他一直对金智英充满了不舍和无奈,既为她的遭遇而感到惋惜,又对这种经历无能为力。他说“对于凡事总是谨慎做决定、忠于自己的选择、全力以赴的金智英来说,这个社会应该给予她合理的补偿与鼓励,也应该给予她更多机会和选择余地才是。”

正因如此,所以作者不余遗力地抨击这种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家庭、个人等角度来阐述每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价值观。金智英的命运可以说并不是她自己的,而是映射了一代人的共同经历,基本上所有在韩国的女性朋友都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不公平,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金智英的命运。

电影除了真实还原其中的部分案例外,更要起到启迪心灵的作用,如果像金基德导演那样一味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有时候对于观众来说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在选择时,侧重点放在了含蓄内敛的表现方式。金智英喜欢看落日,一句“为什么看到太阳落山心理总是空落落的”就点明了她的生病,而前后对仗的表现方式排列工整,寓意深刻。

第一幕郑代贤咨询大夫病情与结尾克服疾病相对,金智英的沉默寡言是如何形成的?正是上面提到的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些方面都得到解决,金智英会患病吗?她的委屈和愤恨具有共性,她努力地工作拼搏期待出人头地,结果却与千万女性一样,像买彩票一样等待着命运之神的青睐,可是她们心里清楚这样的概率太低,但即使是这样的概率,她们也愿意用一生去等待,这才是小说中最可悲的地方。

小说的结尾更具有启发性,金智英并不是精神分裂,而是典型的产后抑郁延伸到育儿抑郁所致。大夫说“要是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四十多岁的男性,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些事。”随后讲述了她自己的经历,同样是父母、婆婆远在他乡无法照顾孩子,她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还要忙着工作,而这一天竟然是李医生因为怀孕而请假休息的最后一天上班。即使能力再出众,医院依然会因为她的离去而损失一大波客户,而金智英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暗暗决定,下一个人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由此可见,不光是男性,就连女性对于性别其实也是有刻板印象的,这种一针见血的方式特别过瘾,会让读者大呼精彩。

电影却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各种反击,最后一定是战胜疾病,迎接全新的生活。这种结尾方式缺乏新意,只能算是为了商业化而做的一种艺术妥协,但是在高度上显然和小说差了一截,但大团圆的结局对于观众是美好的,毕竟能够现实再残酷,我们依然要迎接明日的朝阳。

结语:

《82年生的金智英》小说共两万余字,但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展现出女性的风采,女性是伟大的,他们为了孩子忍受身体变形、无法入睡、吃药疼痛,却仍要操持整个家庭,尤其在大男子主义盛行的韩国,这本书具有特殊的警示教育意义,金智英就像千千万个普通女孩一样也对未来有憧憬,也想为家庭付出更多,得到的却是歧视和不解。

但是女性绝不仅仅是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人格道德高尚的存在,她们并不用依附于谁,在孩子面前,她们的一言一行更具有价值,如果不能以身作则,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可能又会像金智英的母亲那样含辛茹苦的继续全身心的付出。

影片娓娓道来的哲理发人深思,温暖且具有力量,在冬日里看到这样一部真实且感人的影片,总结一年来的得失将会更有意义。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智英们踏入社会,当她们成长时,希望能避免金智英式的悲剧,更阳光积极地成长,让世界更加温馨和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i8wXG8BMH2_cNUgl0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