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报恩寺,始建于唐代。东禅寺有寓意日出东方之意,为何要改名为报恩寺呢,这一切还得从一条蛇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的孙叔敖在一个私塾里念书。一天早晨上学,他在路上看见一只红冠大公鸡,正在叨一条幼蛇,幼蛇看上去已奄奄一息。天性善良的孙叔敖快步走上前去救下了这条小蛇,由于不敢让家里大人知道,每日只能把此蛇放在书包里。上学的的时候从家里厨房里偷点东西给此蛇吃,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幼蛇越来越大,书包已经快装不下,家里也没那么多富余的食物供给它,于是孙叔敖对蛇说“你我缘分已尽,我已无力供养你,你还是到山间到田野里吧”说罢,就把蛇放了,此蛇很是恋恋不舍,但也深知,自己会慢慢变大,恩人无力养活自己,含泪走了。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子孙叔敖此时已经是楚国的宰相了,出身农家的他,深知造福一方百姓就是最好的治国,让百姓有衣穿有饭吃。此刻他在的地方安丰(今寿县安丰镇),常年干旱,没有雨水进行灌溉农田。孙叔敖上报楚庄王,耗尽家财,带领百姓历经千辛万苦,开挖了至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塘“天下第一塘”安丰塘。
蓄水的塘建成了,可是老天爷不下雨还是没有水用,急的孙叔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就在此时,下面有个谋士出了一计,可从安丰塘西北侧开挖一条大型水渠,把当时六安的龙穴山的水引到安丰塘,即降低了龙穴山雨季馈堤的风险,又能解决安丰塘连年无水可用的尴尬局面。孙叔敖想这个方法倒是挺好,可是百姓们因为建安丰塘已经疲惫不堪,加上连年干旱,孙叔敖实在不想再去劳累百姓,可是不劳累就没有水。孙叔敖为此一病不起。
百姓看到孙叔敖病倒,纷纷跑去寺庙情愿包邮宰相早日康复,此事被孙叔敖当年救下的那条小蛇知道了。此时的小蛇已不是当年需要孙照顾的小病蛇了,这条小蛇如今已得道成了正果,其尾修炼得威力无比。夜晚它来到丞相府,爬近孙叔敖, 托梦给他说:“我是你救活的那条小蛇,如今特来帮您解决难题。”说完就不见了。
小蛇来到安丰塘上游,将尾巴像把刀子似地深深插入地下,昂着首,缓缓地向南方游去。所过之处,地上现出一条宽宽的、深深的渠道。安丰塘西北上端地带都是黄土地,没费多大的劲,小蛇便开通了河道,所以这段塘河至今还是笔直笔直;可一过西北端,靠近龙穴山位置,是先丘陵,后小山,再后高山顽石,小蛇游迤过去,直冒火星,尾巴被磨得撕心裂肺得痛。它也知道,自己的道行都在尾巴上,尾巴如果磨秃了,自己也就是一条普通的小蛇了,但为了报答孙叔敖相救之恩,为了使当地民众免受旱灾,也只好豁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人们起床后惊讶地发现,一条塘河横亘在安丰塘南端,湍急的河水滔滔而来,不一时,安丰塘内便蓄满了水。这时的小蛇已经磨秃了尾巴,疲惫地趴在地上。孙叔敖很感激它,便又将它捧起来带回家里饲养,并称之为“家蛇”。就这样,在人们的保护下,“家蛇”与人们住在一起,一代一代地繁衍至今。
人们把小蛇爬的河称之为老塘河,老塘河至今造福。又把当时最大的寺庙东禅寺改名报恩寺,教诲后人知恩图报,和谐共处。(说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