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城市名字由来(黑龙江篇)

2019-07-27   鱼知吾

哈尔滨市

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也是现在被普遍认可的。首载于1874年江苏书局出版的校刊本《金史》:“军还,穆宗于阿勒锦(霭建)。在《哈尔滨考》中认为:“女真语村名,有名誉,荣誉,声望,声誉等含义。如果大家现在去中央大街一定能发现一个叫阿勒锦村的小店,此店就是根据此说命名的。

齐齐哈尔市

契丹人建辽时,有济沁哨卡之名,“齐齐”是济沁的谐音,由济沁河得名,“哈尔”是“哈日”,在古契丹语中有阻挡、防守之意,在军事上作为哨卡、哨所解释。一些文献上称金代齐齐哈尔“庞葛”(女真语), 元代蒙古称“别茄尔”。清代是达斡尔语“奇奇嘎热”、“习气哈克”、“奇察哈喱”或“喜扎嘎日” 谐音,以及满语“哲陈嘎拉”的的音转,其皆含有边疆、边境之意,或有天然牧场之说。

1691年拟建齐齐哈尔城时,原定在嫩江右岸的雅尔塞乡的齐齐哈尔屯,并请旨恩准,后来觉得其与江东驿站隔江相望,交通十分不便,实际将城改建在驿站地--卜奎屯,城名仍叫齐齐哈尔。于是也有了齐齐哈尔的俗称--卜奎。

龙沙之称谓是源于清代流戍齐齐哈尔的文人方式济在《望见卜奎城》诗中有“一片沙昏数尺墙“的感慨,后写有《龙沙纪略》用以记述黑龙江的历史地理。

牡丹江市

牡丹江是由满语“穆丹乌拉”演变而来的。穆丹,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弯曲,穆丹乌拉就是弯曲的江,30年代初,铁路在这里设站,可能是为汉族称呼的方便,就改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设立了牡丹江市,从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乌拉,满语的色彩也随即消失。

佳木斯市

关于佳木斯名称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粉纭,发现较早标有佳木斯地名的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版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上面把佳木斯这个地方叫“甲母克寺噶珊”(噶珊即村、屯之意)。1778年出版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省标注战迹图》中的“嘉木寺”、《大清一统舆图》上的“佳穆斯”及《三姓志》所云的“贾木司”,都是佳木斯的曾用名。满语专家穆哗俊认为佳木斯为满语即清代的佳木斯噶珊,giya-musai“驿丞”gashan“村”,译成汉语为站官屯或驿丞地村;还有说佳木斯系满语“尸体”之意,相传这里为古代的墓地,在西郊敖其一带曾发现金、元时代的墓群;1926年出版的《桦川县志》认为“有汉人江明斯者曾居此,四无村屯,因以其名名之。

大庆市

1959年9月26日,位于松辽平原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喷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标志着发现了大油田。同年11月8日,在油井所在地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召开庆祝大会。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的欧阳钦和省长李范五等领导赶来庆祝。途中,他们在车上议论,松基三井喷油,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是向国庆献上的一份厚礼,喜上加喜、应该大庆。 在庆祝大会上,欧阳钦提议,把油井所在地的大同镇改为大庆镇。随后,黑龙江省作出了将大同镇改为大庆镇的决定,此后石油部把这个新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因此得名,并发展成为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的重要基地。

鸡西市

因地处鸡冠山之西而得名。

双鸭山市

以市区北部的一对形似“卧鸭子”的山峰得名。

伊春市

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伊春,蒙古语“依逊”,意为“九数”。含有一年伊始、春天来临之意。

七台河市

来源于朝鲜族语,在七台河建市之前,聚居在勃利县杏树乡的朝鲜族居民称呼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为齐得和(莘屋)。后来成立七台河市后沿用了这个说法,但在原来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音译为现在的七台河。

鹤岗市

鹤岗是由“鹤立冈”脱胎而来,鹤立冈则由鹤立河得名。鹤立河名源悠久,《辽史》中称鹤立河为郝里河,鹤立是郝里的谐音,郝里是满语湿地之意,即是湿地之河。清光绪32年,垦荒清丈开始放鹤字段毛荒,这是鹤岗地区“鹤”字的最早出现。鹤立是当时‘鹤字段′的中心村镇,称鹤立冈,也称鹤立,或称鹤冈。光绪34年,朝廷批准设置鹤冈县,后未果,但鹤冈地名自此出现。

黑河市

黑河市由爱辉县演变而来,以河水得名。

爱辉,原称“瑷珲”,取名于瑷珲河,亦作“艾浑”、“艾浒”、“爱呼”等。“瑷珲”为达斡尔语,意为“可畏”。1956年为更改生僻字地名,将“瑷珲”改为“爱辉”。

绥化市

绥化市原名“北团林子”,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设置厅治时取名“绥化”。“绥化”一名的含义,一说“绥化”系指绥楞阁山(又名绥林阁山),二说“绥化”意为“吉祥、安顺”,三说“绥化”是满语,意为“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