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正式”遇到“三八大盖”,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

2021-01-04     后知后觉吴

原标题:当“中正式”遇到“三八大盖”,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

1937年,淞沪会战。

新晋的制式武器“中正式”步枪,第一次大规模参与残酷的战争。

在这儿,他遇到了一生之敌:日军的制式步枪“三八大盖”。

中正式:老头,介绍一下你自己。

三八大盖:(一头雾水,但迅速明白了中正式的意思,索性倚老卖老吧。)我原名叫三八式步枪,为日军的制式手动步枪。不错,我是老了,因为我在1907年就被日军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对于一只步枪来说,年满三十岁的我,可能应该老了,但我依然是日军部队最基本的制式武器(包括陆军和海军),没有之一。

自从来到你们中国,由于我的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再加上我的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被你们中国人戏称为“三八大盖”。

但你们可知,这个防尘盖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

在和沙俄的旅顺要塞攻防战中,对不起,日俄两国的战争,竟然发生在你们中国境内,你们竟然厚着脸皮宣布中立,虽然我只是一支枪,我也觉得是你们的耻辱。

在这场战争中,因为你们国家的东北地区干燥多尘,日军的步枪经常卡壳。日本人因此吃了大亏。于是在后来设计我的时候,加装了防尘盖。

大盖的作用非常简单,既防止了风沙尘埃进入枪管,又保证了枪膛后缺口位置清洁,防止在拉枪栓时把尘土推进枪膛里。

年轻人,介绍下你吧。

中正式:我是德国标准型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正式名称为中正式步骑枪。1935年批量生产后,取代汉阳八八式步枪(汉阳造)成为国军的制式武器。名字来自于蒋委员长的名字“中正”。我奇怪的是,你跑到我们国家来干嘛?来挨揍的吗?

三八大盖:你看我有腿吗?什么叫跑到你们国家来了?会说话不?我是被一群矮子扛着、漂洋过海过来的。你看看那群平均身高不到1.6米的矮子,你以为我这大高个乐意与他们为伍?我身长都已经1.7米了!你比我年轻,我问你,你的容弹量?

中正式:5发。你的容弹量?

三八大盖:5发。你的口径?

中正式:7.9毫米。你的口径?

三八大盖:6.5毫米。你的射速?

中正式:810米/秒。你的射速?

三八大盖:765米/秒。你的体重?

中正式:4公斤。你的体重?

三八大盖:4.1公斤。同为一衣带水,相遇即是缘分,今日好言相劝,莫作困兽之斗。

基于一战前后的战争基础理论,步枪的射程越远越好、穿透力越强越好、精度越高越好。所以我的优点之一是射程远。表尺射程2400米,有效射程超过800米。我还有个神奇的近距离格斗模式,在100-50米的范围内,只需竖起表尺,把敌人套入方框之内,无需瞄准即可命中。此功能比目前的任何步枪都快。

如果在400-800米范围内瞄准目标,我的弹道将会是非常平直的,在这个距离杀伤目标后,我的弹头会产生翻转断裂造成巨大杀伤。

因此可见,你不是我的对手!你们的国军也不是日军的对手,何苦做无畏的牺牲?

中正式:我的参数是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步枪中最先进的!我的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具备毛瑟步枪的所有优点。我比你整整先进了一代!

只可惜,在实战中,我并没有比你强多少,或者说,并不如你。

痛定思痛,原因不外乎三点:材料、工艺和责任心。

材料上,我们中国的钢材全靠进口,和德国的蜜月期时,还能从德国进口。自从德国和你们日本结盟成了协约国,不卖给我们钢材等先进材料了。

工艺上,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国力衰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时代。可悲的是,我们国家连个大型车床都没有,技术人才更是少的可怜。造枪造炮甚至靠人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枪炮毕竟不是北京老布鞋,还是机器造的质量好啊。

责任心,跳槽是中国人的家常便饭,你的主人日本人就不同了——不知跳槽为何物!在一家企业一干就是一辈子。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几个技术和管理人才,多给几个大洋,就被北京、上海、广州,简称“北上广”的洋行挖去了。。。

我的理论数据和技术参数都比你高,有卵用?

我的射程和精度都不如你,加长刺刀后还是短于你,你是一米七,我是一米六不到。

与你肉搏,我更是一点便宜都占不到。

BUT!本次淞沪会战中,装备了我的国军精锐之师一定会痛击你的主人,因为这是中华大地,容不得尔主人等倭寇横行——即便你们有更好的武器!

要不了几年——讨个吉利数吧——最多八年的时间,我的主人就会将你的主人,赶回你们在太平洋的地震岛上去!

为什么有这个自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仔细看看亚洲或者世界地图吧:我们是大公鸡,你们是小青虫!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和评论。

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cl5z3YBetPpsA5IGj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