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1点半左右,湖南长沙汇城上筑小区内,9岁男童罗某在上学路上,遭到成年男子冯某的攻击和持续殴打,过程持续约30分钟,多名居民和保安围观,却无人上前制止,直到冯某父亲赶到将其制服。最终,孩子抢救无效死亡。
相关视频显示,冯某在将小孩杀害后,坐在孩子身上,背后臀部露出,还向围观的居民挥动手中的螺丝起子,孩子母亲的姐夫也称,冯某用螺丝起子在孩子脖子上捅了一圈。种种迹象表明,冯某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物业工作人员却称,冯某是否为精神病人,他们并不知情。目前,冯某已经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在这一事件中,引起公众广泛议论的有两点,一是冯某的精神病人身份,二是围观者的冷漠。
有人质问,身为一名精神病人,冯某为何不呆在精神病院,却在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自由无阻地独自出现在小区中?甚至,连物业都不知道有这个病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他手中作为凶器的螺丝起子,是从哪里得到的?
精神病人无人照看的现象,其实在中国非常普遍,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卫生部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8亿,重度精神病患者更是超过了1600万人,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每8个人,就有一个是精神病患者。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个精神病人拖垮一个家,成了常态。虽说精神病人不发病的时候就与常人无异,但是他们的发病时间没有规律,需要有人在身边时常照看,按时服用药物。这就意味着为了照顾他们,家中至少要有一个人得24小时无休,不能出外工作赚钱不说,还得担负起安抚病人情绪的工作。
而大多数的精神病人都会抗拒治疗,临床数据显示,50%的患者不愿意按时服药,病情自然也就无法好转。长此以往,家庭的经济状况支撑不下去,家人的精神也面临崩溃,最后只能放弃治疗。
在农村,没钱看病,放任精神病人满村乱跑的家庭更不在少数。有的即使送去了精神病院,家人疲于受累,还会将病人扔在病院不管。更何况,大城市还好,小地方的精神病院根本就像牢笼一样,设施不齐全,有的连被褥床铺都没有,病人只能睡在地上。面对这样的状况,也有人不愿将家中的精神病人送去,多交钱还受罪,那还不如让病人在外面自由自在地奔跑。
冯某等精神病人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他们在外无人看管,有家庭、机构、社会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一时半会儿又无法解决。也就是说,在如今的社会状况下,精神病人必须和社会进行接触,有暴力倾向的也不例外,这当然会形成安全隐患。
那么,即便无法保证让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远离人群,为何在看到行凶现场时,围观人群不上去阻拦?在孩子脆弱的生命即将消失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也许就能不让悲剧发生,挽救这个平凡的家庭。
说起来简单,要阻止一个精神病人谈何容易,他们发起病来六亲不认,打人更是会下死手。而且30多岁的冯某,身高1米85,体重200多斤,手中还有凶器,贸然上前动手,会有什么下场?
让我们先来假设孩子被救下,精神病患者也安然无恙,可是施救者受伤了,那么施救者的医疗费该由谁出?是孩子的家属,还是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我想,最大的可能,还是施救者自理。
其次,假设施救者不慎将精神病患者打伤或打死,医疗费是不是要由施救者承担?更严重的是,这一行为是否还涉及故意伤人,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
再来,假设施救者在与精神病患者搏斗的时候,被精神病患者打死,精神病患者自身不能承担责任的话,谁来对施救者的家庭负责?万一施救者恰好是家中的顶梁柱,这一死,他的家庭又该何去何从?
当然,不顾一切代价也要救人的好心人是存在的。但是在大多数人心中,对各种风险的恐惧早就已经战胜了心中的正义感,在一旁围观,正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毕竟,只是做一个围观者,无功,也无过。更有甚者,拍照、拍视频、发朋友圈,通过别人给自己的点赞、评论来获得满足感,就当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借此逃脱救人的义务。
如今,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无法奢求每个人都能跳出来保护受害者,但最起码,我们关注到了精神病人真实的生活状况。今后,该怎样减轻精神病人家属的负担,让家庭、社区和相关部门联动,帮助精神病人及时、按时就医,适度接触社会,不再让类似的惨剧发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课题。